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19章、御前问农政(2)

的技术人员准备,各级管理方案,宣传指导。两位爱卿都说说吧。”

杨一鹏同样皱眉,小皇帝不用一个词说三遍吧,臣知道春耕重要。

“陛下,南户部已经在着手准备,皇庄的新技术整理文书一到,我们就能出台具体政策。

不过,凤阳庐州安庆那边,我们的宣令官人员并不完备,钱尚书说还在调整,臣担心可能赶不上春耕。

再有,城外来了那么多人,臣也有担心,恐怕会对春耕有非常大的影响。反正臣是支持遣返的,不管修城是不是能挣钱,地绝对不能荒了。”

朱慈炅放下手中炭笔,面无表情的盯着杨一鹏。

“杨卿这个态度真是好,春耕还没开始,三个背锅的先找到了,皇庄吏部工部,好得很啊。”

杨一鹏惊得从椅子上都快跳起来了,赶紧起身弯腰。

“陛下,臣有罪。但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尤其是民工不遣返,是要出大问题的。”

朱慈炅瞪着他。

“坐下,跟朕比身高吗?你们户部统计过民工来源吗?张嘴就来。

锦衣卫做的粗略调查,民工里的皇民基本是南京附近的,数量也不多,他们只打算先做两个月,肯定要回去种地的。

其他地方的皇民还都守着土地呢,民工的主要来源基本上是无地的佃户,人家地都没有,你叫人家种啥?”

杨一鹏颓然坐下,依然小声分辨。

“陛下,佃户才是春耕的主力啊,没有佃户,地主家的地只能荒着。”

朱慈炅一脸冷漠。

“朕管他们死活,反正地一旦荒了,就给朕收两倍弃耕税,明年要是还荒,直接收地。政策下去,地主们自己会想办法的。”

杨一鹏喉结滚动,半响不语。皇民土地政策果然是大势所趋,天工院提出的弃耕税户部还在讨论,但皇帝这里已经有结论了。

杨一鹏很无奈,提出这个税种的是天工院,挨骂的人绝对是他。本官以后出门一定要调一队税兵保护了,一百人少了,至少要五百人。

胡思乱想半天,杨一鹏看了眼身侧鹌鹑一样的宋应星,只好开口。

“陛下,如此清查荒地可能会有严重的情弊。”

朱慈炅冷笑一声。

“有情弊好事啊,朕的官员士兵待遇还不算好。这样,州府自查一遍,户部查一遍,督政院查一遍,锦衣卫再查一遍。朕倒要看看,这些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