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28章、孤臣三案(2)

之下的高时明也很快冷静,他上了王体乾的套了,这事不办也得办了,后悔也无法挽救,他只能忍下,咬牙切齿。

“属下遵命。”

瑞王复三案案起于重启元年正月十七,时若愚掌东厂,全程参与。南旨传于十六日,归档后急递瑞王,瑞王即召司礼监掌印王体乾、顺天总兵曹鸣雷、锦衣卫指挥卫时忠并若愚五人,谋于乾清宫侍中司。其时,慧王与桂王在列,然二王无语。

若愚并王体乾、卫时忠先验日火之印、密文,皆无误矣。然此旨由乾清宫总管太监田维章所拟,田氏传南旨极为罕见,若愚亦不知有几分上意。

瑞王欲令王体乾主此事,体乾推脱曰,难请太后。瑞王长思后决之,曰仅请太后移宫,余事诸臣工各司其职。余辈皆允,故三案归于瑞王一身,自始有误也。

鸣雷围紫禁时,若愚随瑞王已入宫,首辅黄立极与京营提督镇远侯顾肇迹冲突始末,若愚未知。然曹氏卫所兵仅封宫墙,防宫人出入,始终未有一人入宫,传燕山卫入宫屠戮者,包藏祸心。

阁老来宗道与司礼监王体乾会后即出宫,瑞王与若愚等人当日未见来阁老其人,辱阁老之说,空穴来风尔。

信王确曾阻拦,杨朝取其剑,盖恐其误伤,若愚亦未曾抱摔骑于其身,唯良言苦口劝之,信王听之而退。瑞王辱圣脉更是子虚乌有。

自厂卫入宫,宫内关谍查验无误,诸司诸卫皆恪守宫禁,闯宫之说实离事实。太后见圣旨即允移宫,未有瑞王逼迫之事。郭侯确曾披甲,然未动刀兵,太后亲退之。

梃击、红丸之说,皆始于王体乾,恐故恨也。梃击而毙者仅一人,乃郑妃管事太监杨某,高时明所献红丸,据闻仅肉丸尔。

慈宁宫、仁寿殿涉假传太后懿旨、各类私通、情弊者约三百余人,皆为司礼监正法。所谓屠宫人内侍三万,若愚瞠目结舌不能辩,谨记所见所闻,留与智者分晓。

——闻决录刘若愚著

大明北京紫禁城一日之内,三案重生,有人高呼天道好轮回,有人痛斥阉竖乱京师。

这件事,最受伤的是万历郑贵妃,她打砸一片后,真的病了。可惜她身边已经再无亲信,新来的太监宫人,全部冷脸以对。

三个月后,大明慈寿太皇太贵妃薨于仁寿殿,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形同软禁,再无任何风光。如果不是她不待见的小女儿,安国寿宁大长公主朱轩媁,她生病都找不了太医。

第二受伤的人是瑞王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