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41章、上海潮汐(2)

南户部右侍郎吴宗达突然开口,一脸自信。

“陛下此言差矣!”

朱慈炅有点懵,思维都有点中断,好久没有人打断他说话了。不过,他还是面带微笑,保持谦逊态度,转头看向吴宗达。

这个吴宗达是官宦世家,翰林清贵出身,先前是南礼部右侍郎,平级调动的。朱慈炅知道他,也是因为他是当初伪官药案时,南京静坐团的一员。

他虽然是南直人,但政治属性并不是东林,三朝要典编撰团里有他,虽然最后辞了。当然,他也不是阉党,他跟来宗道有些相似,属于所谓的清流一党,挺洁身自好的。

是的,这个户部右侍郎就是来宗道的狗腿子,连教训皇帝的脸色神态都一模一样,朱慈炅对北京的来阁老也瞬间充满怨念。

朱慈炅已经能很好掩饰自己的心情了,至少一般人看不出来,他有任何不快。

吴宗达还十分有礼貌的对朱慈炅拱拱手。

“陛下,西银流入,对我大明的物价影响其实微乎其微。民间交易,更多的使用的是铜钱,只有江南和京师一带流行碎银。西银流入,是大宗交易,白银本身并不会直接流入民间。

只需要管好大商人,白银流入就不会造成太大的物价波动。根据臣的幕僚调查,大部分商人都会把白银兑换成铜钱用以支付雇工。

而如今,因为大明铸币就在南京,兑换非常方便,重启大小通宝制作精良,民间也乐于使用。唯一的问题,反而是在其他地区。

比如湖广,两百万枚通宝运过去,转瞬就如同泥牛入海,而因为南京苏松扬州都在大量用工,南京铸币厂的铜币一出厂就被兑光,其他地方没有补充,重启通宝价格甚至略有涨价。

因为兼用过往通宝,各地才没有出现钱荒。臣的意见是,此非长久之计,应该把母模分发各省,允许地方铸币。”

杨嗣昌当即反驳。

“陛下,此计绝对不行。陛下也说过铸币为中央权力,重启通宝的价值就在于中央铸币的唯一性,地方滥竽充数,粗制滥造才是对国家货币更严重的损害。”

吴宗达盯着杨嗣昌。

“地方的铜运到南京,铸成铜币又运回去,这中间不浪费人力物力吗?”

杨嗣昌冷笑一声。

“当然不浪费,陛下说过朝堂不是商场,朝堂要计较不只是钱财。既然需要有人转运、保护,那么自然就有人能以此谋生,这就是安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