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内阁其实是徐光启在负责。但他太忙了,又是教材又是历书的,一会新船一会水利,根本没有时间。
刘一燝也忙,先是安民然后春耕,一会北京宫变一会南京政改,两个人都不怎么重视跟西班牙人的贸易,谁有时间就过问一下,反正下面还有人推动,天工院也盯着。
直到得知五十吨白银,两个人都吓傻了,这需要整个大明辛辛苦苦两年啊,自家妖皇果然妖,一下就解决了大明的终极财政问题。
但两人又发现,这钱它居然不是朝廷的,朝廷居然只能收点税。失望之后突然拿起重启银币,两老头大眼瞪小眼,小皇帝的银币精美,价值一两,但它没有一两啊,只有三钱多。
两老头差点哭出声,这么多银子到铸币厂转一圈,大明立马发大财了,黄立极抄家和小妖皇铸币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在银子面前,一切政务都要让路,但仔细研究才发现,这银子多了,真的不是好事啊。徐光启这时才有空读读老家的来信,天,不知不觉中,上海已经群魔乱舞了。
徐光启不是想抢新人风头,是上海确实很急,需要皇帝出手了。
大佬们其实都懂几个官员心思的,皇帝出场很多时候都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问题复杂化。大佬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不会轻易发表意见。
杨一鹏制止陈以闻,是因为他知道小皇帝讨厌党争,要是陈以闻真当着皇帝面吵起来,没有好果子吃的,而且陈以闻攻击天工院,其实有些失智。
刘一燝这时也不干涉讨论主题,任由大家自由发挥。你们不就是想在皇帝面前表现表现吗,来吧,让你们知道啥是伴君如伴虎,幼虎他也是虎。
有人要过线,他乐于看戏。因为他突然发现杨一鹏主持南户部后,南户部居然有个楚党复兴的架势了。杨一鹏、杨嗣昌、陈以闻,全是湖广人,这***杨一鹏,野心不小啊。
朱慈炅其实没有发飙的打算,事情太多,发飙发不过来,无能狂怒也解决不了问题。他最近开始反思自己的脾气了,觉得自己好像和五皇叔越来越像了,这是个危险信号。
他要温和点,他是重启,不是崇祯,他要做仁君,毕竟大了一岁了嘛,登基都快一年了。就算文官个个该杀,也不能乱杀,团结大多数嘛。
他想提笔记录,群臣的意见,他觉得他们讲的内容其实都很有道理。
吴宗达不认为有白银危机,反而提到了通宝产能危机,虽然他的解决方案自己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