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45章、沪上双声(2)

“制定国策,不能坐在值房里制定,要试而验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非对错,不是靠死人语录,也不是靠脑中空想。放心大胆的去做,对了就坚持,错了就改进。

朕意,皇家银行停止什么莫名其妙的无记名存折,吴卿提醒得好,这东西就是催生腐败的毒药,朕都不知道是哪位大才想出来的招数。

银元券,可以行之验之。朕先说标准,对标银元,朝廷有多少银元,就发行多少价值的银元券。这是铁律,朕在位一天就必须坚持一天。

先发行一元、十元、五十元、百元、千元银券,上面依次印上朕、先帝、成祖、太祖、轩辕黄帝头像,每张银券,皆加户部尚书印和敕正万民之宝。

此券同银元价,可抵税,可换新,也可换银元。诸司两行拒收者罪,制伪者,夷三族。

两位先生,以为如何?”

刘一燝苦笑了一下,你都定了还问我,要是有问题就是老夫赞同的吧?小狐狸现在把这一套也玩得炉火纯青,但他也只能支持

“陛下明鉴,老臣无异议。”

徐光启有些激动,有皇帝背书,有银元绑定,其实不会出问题,商业必然更加繁荣,而他们这届内阁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无限潜力的宝藏。

“陛下明见万里,此政大善。”

吴宗达有些失望,但小皇帝试而验之的说法的确很有高度,他拱手开口。

“启禀陛下,臣建议,户部当监管皇家银行印制之事。”

朱慈炅点头。

“善!准奏。”

喜笑颜开的杨嗣昌当头挨了一闷棍,再看着这个吴宗达,怎么看怎么讨厌。他刚想开口说点什么,但朱慈炅已经开始处理下一件事了。

“徐先生,吕卿,上海人口聚集及各方乱象你们可有具体调查资料?松江知府方贡岳呢,他有没有奏章?上海县令是谁?”

徐光启、吕维祺都有点懵,徐光启坐在内阁,都是靠家人书信了解,吕维祺消息来源多点,但他也没有离开过南京,这个具体该怎么说?

连素来喜欢预判皇帝问题的王坤都有点茫然,松江知府、上海县令是谁,王公公没有留意啊。

还是刘一燝出来回答。

“方贡岳之前有奏章,提到上海港不能如期完工,说是材料有缺。也提到西班牙人争雇民工,抬高工价的问题。其他问题并未奏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