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和皇店司吵,和四城城建公司吵,甚至因为春耕,地方府县都不鸟他们了,他们还要和地方吵。
刑部也在吵架,和大理院吵,他们没有想过有一天刑部和大理院会是敌人,生死对头。
因为人口聚集,新政落实,南直,运河上都非常不稳定,刑部也非常忙,可是他们抓起来的人,大理院竟然说证据不足,放了。
唯有兵部好点,基本已经稳定了。只是需要等待四川消息,不过那里主事的也是兵部尚书,不需要他们操心。北方还有一只三十万人大部队没有回来,不过那是北京兵部的事。
王在晋已经打出钦差旗号,放心大胆的扔下南兵部去上海坐镇了。
大明的官员牛马们纷纷吐槽,当官的还不如当兵的,因为当兵的饷银照常发放,他们官员要等户部的人回来才能拿到,多半是二月三月一起了。
南直各地的底层宣令官也很忙,皇民们晚上端着饭碗聚在一起,宣令官们拿出头天的通报开始宣读:
“惊蛰日,圣上寅时即起,辞别太后,率内阁六部亲王国公亲赴先农坛,祭祀神农,迎春牛,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是大明天子第一次在惊蛰籍田,陛下说,立春时北方尚未解冻,所谓春耕只是仪式,惊蛰才是真正春耕之始。
陛下此次亲自晒种,在乾清宫广场亲自晒种三日,每日持小铲扬翻扬三次。其后陛下用大缸加石灰、黄泥用木棍与稻种搅拌,漂浮的稻种全部弃之,这是选种。
其间,陛下因为人小,木棍选得小,还搅断一根,差点摔跤,内侍见陛下不通农事,才取而代之。”
下方一片笑声。
“陛下定然是黄泥放多了。”
“我们村今年的石灰不够,明年里长和宣令大人要早点去领。”
宣令官在台上大吼。“安静,还要不要听了。”
“陛下用清水浸泡了两次稻种,然后放在木盆内用玻璃掩盖。内侍开始拿的是铜盆,陛下说民间木盆更多,实际木盆更佳,民间没有玻璃,用稻草也差不多。
惊蛰日,陛下亲手端了满满一盆稻种到先农坛外籍田。内阁阁老,刘一燝大人和徐光启大人亲自扶犁驱牛,深耕垄亩,陛下持小锄和诸位亲王一起将土块锄散成泥。
其间,福王体胖,深陷泥中,刚刚出发就不能挪腿,靠三名锦衣卫力士,才将福王拔出送回田梗。”
下面又是一片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