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都不知道应该如何解释应对。
“朕知道了。还有呢?”
郭允厚也不想过多纠缠这个问题,说太多,效果反而不好,他果断转移话题。
“陛下要发展山东农业,可是山东一直有保运河还是保耕地的困扰,老臣智穷,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应对。
漕司要保证运河的维护和水量,严禁灌溉取水,此事对周边农业影响非同小可,一个皇民土地策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朱慈炅终于坐正,接过刘若愚递上的炭笔,在笔记本上记录。
“朕让郭尚书走海运南下,其实就有这方面的考虑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又涉及到黄河大治理,大明目前也没有这个能力啊。诸卿怎么看?”
第一个开口的是徐光启,老徐很认真的看着郭允厚。
“万舆,运河过境山东,只有一小段啊,影响不到整个山东吧?”
郭允厚摇头苦笑。
“因为山东段的运河最容易枯竭,漕司在山东管制最严格,波及面积早已经不只是运河两岸了,只要有水的地方他们都想引到运河去。
守着河水不能用,也是讽刺。但老夫也很无奈,运河关乎整个北方生存,户部已经绑在运河这条绳上了,还绕了三圈,稍有不慎,老夫就得先被勒死。
即便是陛下说的海运,短时间恐怕也有问题,海船是有风险的,如果出事,那就是大事,最关键的是漕工怎么办?”
毕自严也重重叹息。
“粮食也是关乎生死的大事,无非就是权衡,谁也不敢担当罢了。”
郭允厚看了眼身边的毕阁老。对啊,你说得很多,你都是阁老了,那你来担当吧。不过,小皇帝面前,大佬们都非常有默契的不会争吵,除非会场有年轻官员,一般都比较和谐。
前任漕运总督杨一鹏非常尴尬,有点坐立不安。他最清楚山东的情况,甚至他也下过挖渠济运的命令,而且他就是因为漕运功劳得到的南户部之位。
会场一时安静。
朱慈炅停笔抬头。
“那就朕来决断吧。现在漕运总督是谁?”
刘一燝沉默,郭允厚只好开口。
“王象晋。”“易应昌。”
杨一鹏见无人回应,也随口回答,结果和郭允厚几乎同时出声,然后两个人一呆,赶紧闭嘴。
朱慈炅眉头一皱。“怎么会有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