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07章边缘与中心(4)

,主楼依旧灯火通明,承载着龙胆科技的核心与野心。而附楼这一角的灯光,虽然微弱,却也坚定地亮着,照亮了一片不同的战场,和一个试图重新开始的灵魂。龙胆草站在主楼的落地窗前,无意中望向附楼那片相对昏暗的区域,看到了那一点孤灯,目光停留了片刻,才缓缓转身,重新投入属于他的、永不停歇的商海征途。

---

林晚在新办公室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一周后,她收到了一封来自“五彩綾鏡”项目组的群发邮件,抄送给了包括她在内的、与数据安全相关的所有部门负责人。邮件由姚浮萍亲自撰写,语气冷硬,附件是一份详细的技术报告。

报告指出,在“五彩綾鏡”最新一轮的压力测试中,发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位于用户数据匿名化处理环节的逻辑漏洞。该漏洞理论上可能被利用,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大量数据碰撞,反向推导出部分用户的敏感信息。虽然触发条件极为苛刻,目前尚未发现任何实际利用迹象,但这对标榜“绝对隐私保护”的“五彩綾鏡”来说,无疑是潜在的致命伤。

邮件最后,姚浮萍要求各相关部门协同排查,尤其是新成立的公共教育中心,要求“从用户教育和风险告知角度,评估此潜在风险可能引发的公众认知问题,并在一周内提交应对预案”。

任务落在了林晚头上。

看着那份充斥着复杂算法和代码片段的报告,林晚深吸了一口气。她明白,这不仅仅是简单评估,更像是一次来自核心团队的、不动声色的考验。姚浮萍在借此确认,调离核心部门的她,是否还具备足够的技术敏感度和危机处理能力。

她没有犹豫,立刻投入工作。白天,她研读技术报告,查阅国内外类似案例,咨询中心内唯一一位刚从高校挖来的数据伦理专家。晚上,她利用权限调阅了“五彩綾鏡”项目早期(她尚未暴露身份时)接触过的一些基础设计文档,试图从更底层的逻辑去理解这个漏洞的成因。

几天后,林晚提交了一份长达二十页的评估与预案报告。报告没有停留在简单的风险告知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漏洞背后反映出的“技术绝对主义”误区——即过度依赖算法完美性,而忽略了复杂现实场景中数据关联性的不可预测风险。她建议,除了技术封堵,更应在产品设计层面引入“隐私bydesign”和“默认隐私保护”原则,并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设计阶梯式的、通俗易懂的隐私设置选项和风险提示。同时,她拟定了一套完整的、面向公众和媒体的沟通话术,核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