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蓝色,意味着今日水再生率达到96%,更让于洪斌心中的一些小焦虑,荡然无存。
这也要归功于月球开发工程优化了极地水冰提取工艺,让月球基地的用水,不再那么“拮据”。
洗漱完,在食堂吃完早饭之后,于洪斌没有办法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处理工作,按照安排,他今天还需要和大夏官方科学家团队商议部分实验室的合作项目与责任区间划分。
月球虽然是“无主”的,但月球城却是有主的。
九州科技占据绝大部分区域和权限控制份额,而出钱、出资源的大夏官方,也并非什么都没有捞到。
乘坐个人磁悬浮舱,前往月球城的中央生活区时,于洪斌习惯性的俯瞰月光城立体交通体系。
通过最新款的sry眼镜,依靠他的权限,可以清楚的看到物流机器人在地底隧道网络穿行;中层是连接各穹顶的透明管道列车,采用失重环境特制的磁吸附轮轨,可以保证安全;而顶层则是太阳能飞行器的航道,虽然有设计布局,但目前没有飞行器出现在顶层区域。
随着于洪斌眼眸聚焦,sry眼镜立刻反馈显示远处中央公园的景象。
太空培育,并且经过了转基因技术的白桦树,在短短时间就成长到了12米高度,叶片呈现奇特的六边形,上面有一些特殊的纹路,四周有机器人在采集桦树汁液。
还有那比平常小树苗都要粗壮的月球稻,明明已经收获了一季度稻谷,现在却又开始抽穗。
这些植物经过基因改造和太空育种定向培养,光合效率都有不同的提升,植物的果实成长也与在蓝星地面不同。
因为有亲身参与太空育种大项目,所以于洪斌清楚的知道,现在一季稻、两季稻都不是什么问题,甚至四季稻都已经完成,除此之外,还有两年才能收获一次的两岁稻、三年收获一次的三岁稻,也都有培育出来。
不同的成长周期,稻谷的品质各有不同,味道和营养都有差别。
于洪斌也想过将可以丰产的稻谷,尽快拿到蓝星去大面积种植,但是也必须要符合官方的规定,一年一年收集数据,慢慢移种。
新科区的太空育种项目基地面积,也是一年比一年大。
甚至现在都大到,蓉城市怀疑九州科技是不是要将“发家”的地方,培养成生态养殖中心,而非科技制造业中心
当于洪斌在向会议室进发的时候,大夏官方的专家团队的生物工程专家唐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