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州科技还未将太空航天项目独立为星海科技公司之前,九州科技空间站研发项目负责人工程师杨市匈,就已经联合空间站动力项目负责人许昌青,主导烧了上千亿钞票。
空间站项目商业合作负责人孙嘉舵,在敲定了各种航天商业旅游、月球纪念品,联合灵境生态发布各种限定饰品、涂装cdk,又做了其他尝试,目前仍未能够让星海公司扭亏转盈。
甚至就连收支平衡这个目标,在短期内,也只有大夏官方、狗大户这些合作伙伴提供的钞票、资源,才能弥补。
外人看到了九州科技在短暂的二十几年时光里,成长为跨越数百国家和地区的庞然大物,是大夏商业意志和科技力量的特殊代表,甚至有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这些曾经在传媒行业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媒体,已经从当初的仇视、鄙夷、猜测九州科技的技术安全、材料环保与否,到现在成为了九州科技产品和技术的重视拥趸。
全球航空航天产业人才,也都将九州星海公司这家九州科技的子公司,当做此生理想和追求。
但九州科技荣耀的光芒,相当程度依赖全体员工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和顾某人的推波助澜。
在九州科技内部早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
每当顾青进入任何一个项目的实验室,该实验室的所有人,就会像接受检阅一般,不仅要把自己的工作状态拿出来,同时也会将一些平常苦恼,实在没有解决方向的问题提出来。
既有希望顾总指点的意思,也有寄希望于让自家顾总知晓问题,然后通过公司的那些顶级大佬帮忙解决问题的想法。
虽然自己带着团队解决问题,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但同样也太浪费时间和资源。
以自家公司现在的发展速度,有很多项目在三年内没有阶段性成果,就会从先进变成“一般”,如果五年内,仍然没有一点进步,那就很可能成为不良项目%
大家都不希望成为真正的“不良人”。
所以顾青在重力空间站项目实验室听到的这些交流言论,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研究员、工程师们刻意找好的话题。
对于这些人的小心思,顾青并未点破。
很快,一场席卷九州科技小规模精英人才的风暴出现。
得益于桃夭这类产品的延寿、提升体质效果,九州科技有相当多“超龄”老精英,甚至有很多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工作精力和三十岁青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