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品开启了“品一口小课堂”模式。
“在聊这碗面之前,咱们先聊聊东瀛拉面本身。”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东瀛拉面,其实是个‘混血儿’。它的爹,就是咱们华夏的汤面。”
他声音平稳,。
“一百多年前,咱们的侨胞把中式汤面带到东瀛的港口城市,比如横滨、长崎。那时候还不叫‘拉面’,叫‘支那荞麦面’。后来,东瀛人觉得这名字不好听,就根据做法,改叫‘拉面’。”
“所以,从根上说,东瀛拉面,是咱们中餐的徒弟。”
“但是,这个徒弟,很有想法。”
陈品话锋一转。
“他发现师父教的东西,太随性了。今天心情好,汤多放点料;明天手一抖,面多煮了两秒。味道不稳定。”
“于是,这个叫‘东瀛’的徒弟,开始琢磨一件事——标准化。”
“他把熬汤的骨头种类、比例、时长,全部用数据固定下来。把做面的面粉品牌、筋度、含水量,全部量化。甚至连煮面的时间,都要用秒表卡着。”
“最终,他成功了。他创造出了一种‘只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谁都能做出8分味道’的稳定产品。这就是我们今天吃到的,绝大多数东瀛拉面的本质。”
他顿了顿,拿起筷子,指了指吧台后面那口巨大的汤锅。
“这口汤,就是‘标准化’的极致体现。18个小时,恒温熬煮,撇沫的时间、搅动的频率,我相信都有一套严格的sop。所以它才能保证每一碗汤的味道,都一模一样。”
“这很厉害,非常厉害。这是工业文明的胜利,是现代餐饮的基石。”
黄浩然听到这里,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
品神这是在夸他?
卧槽!品神牛逼!吃一碗面,顺便把餐饮发展史都给我们科普了!
原来拉面是咱们传过去的!涨知识了!
所以品神的意思是,这碗面好是好,但好得像个机器人做出来的?
陈品看着弹幕,笑了。
“这位家人说对了一半。”
“这种极致的标准化,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你不能用一个工业品,来包装一个‘匠人’的故事。”
“什么是匠人?咱们华夏的兰州拉面,老师傅凭手感抓一把面,九九八十一下,拉出粗细均匀的面条,扔进滚水里,十几秒就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