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的,这让叔孙通觉得很意外,在教授公主与公子之前,似乎他们心里早就被人灌输了一个观念。
这个观念是万事万物只与人有关,与事物的本身无关,因此这两个孩子以后都不会追求奢靡。
耳中听到了读书声,那是公子高在教孩子们读书。
到了夜里,叔孙通切开一块豆腐,他将豆腐切好之后再用羊油一煎,撒上一些葱花与盐,与黍米饭一起吃下,这便是他最喜爱的美味。
翌日,娄敬来到了敬业县,前来拜访叔孙通。
叔孙通接见了此人,一边与他用着早食说着话。
娄敬问道:“潼关县有一些孩子想要入敬业县读书,先前说过一个孩子一年十斗粮食,如今怎么需要十五斗?”
叔孙通叹道:“去年,渭南各县的粮食丰收了?”
娄敬道:“自然是。”
“既然丰收了,就要加粮食。”
“十五斗粮食太昂贵,此事就算放在公子扶苏面前,老夫也有理。”
叔孙通喝着一碗黍米粥,道:“你可以让孩子不来老夫这里授课,你完全可以自己教。”
娄敬迟疑道:“你是齐鲁博士,我娄敬算不得什么,人们只知叔孙通,不知我娄敬”
言至此处,他又道:“可我知道,你很少会亲自教孩子。”
叔孙通扯了扯嘴角,敬业县的孩子太多了,目前有三百余人,这么多孩子都要他一个人教,他要累死。
叔孙通接着道:“十五斗粮食,少一斗就没得商量。”
见娄敬气愤地离开,叔孙通摇头不语。
这一幕正好被章邯撞见,教书的事章邯从来不会过问叔孙通,与叔孙通讨价还价的人多了去了,不缺娄敬一个。
有时章邯也很理解叔孙通,章邯不善教书,但知管人与生产,凡事有了通融就没了规矩,没了规矩就抓不住生产。
临近农时,叔孙通与章邯离开了敬业县,一路来到了华阴县。
现在的华阴县各家几乎都有苗圃,他们将土铺在架子上,架子上就种着一层层的葱,这就是司马欣的办法,不占用田地的同时,将葱种出来的两全之法。
他甚至还种了不少蒜与豆芽,这都是华阴县的财富。
华阴县的人常常会守着村口,不让人随意进入。
今天,叔孙通与章邯来了,司马欣亲自来迎接,他行礼道:“见过郡守,郡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