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路还在(2)

而栗的闭环。

名字只是标记,是渡船的票根,票根烧了,不代表渡船和航道就此消失。

“我查了清代的地方志,”苏晚萤的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怕惊动了什么,“在签订‘百命换一安’的契约之前,这地方有过七次‘无名引渡’的记录。每一次都发生在黄河改道、旧河床淤塞的年份。志书记载,‘亡魂无路,遂自开道,沿地脉而行,百舍悲鸣’。”

亡魂无路,遂自开道。

沈默反复咀嚼着这八个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他还没来得及消化这个信息,手机再次震动,是负责巡河的老周。

电话那头,老周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惊惶:“沈工,你快来河道看看!出邪事了!”

干涸的黄河故道河床已经龟裂成了无数块,像一张破碎的渔网。

老周所说的“邪事”,就发生在渔网的裂缝里。

数道深不见底的细缝中,正缓缓渗出一种微温的黑色液体,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形容的腥甜气味,像是腐烂的水果混合着陈年的血腥。

老周穿着高筒水靴,小心翼翼地用采样瓶装了一些黑水,递给沈默。

沈默拧开瓶盖,那股气味更加浓烈,他几乎可以肯定,这绝不是地下水或者污染物。

回到实验室,分析结果很快出来了,也证实了他的预感。

这些黑色液体中含有高浓度的腐胺与尸碱,这是生物组织腐败时才会产生的典型物质。

其有机物成分,与人体组织液的构成极为接近。

然而,最诡异的一点是,样本中检测不到任何dna残留。

就好像,它们是由纯粹的“死亡”概念本身构成,而非来自任何一个具体的、曾经活过的生物。

沈默将一滴黑水滴在培养皿中,置于高倍显微镜下。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发生了。

在静置状态下,这滴液体并未像普通液体那样摊开,而是开始缓慢地、有目的地流动。

它在光滑的玻璃表面上,自行延伸出数条纤细的“支流”,彼此交错、连接,最终在培养皿中心,汇聚成一个类似微缩版“河道”的复杂分支结构。

它在绘制地图。

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助手看得目瞪口呆,喃喃自语:“这这是什么东西?活的?”

“不,”沈默的声音干涩,“它只是在遵循某种指令,重新规划路线。”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