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姮娥跟大羿不是夫妻,甚至压根不认识,顶多知道大羿这个人,也知道西王母那有药,所以就去偷了,偷完之后很久,生米煮成熟饭了,大羿才去找西王母请求不死药。
两者,实际上没有交集!这一点在归藏里就体现出来了,更何谈山海经?
不过可能就是因为大羿求药,得知西王母的药被姮娥偷了,这才知道有这么个人,继而大羿将这件事,流传了下来。
如果不是大羿流传了这个事,姮娥事件很可能极为隐晦、机密,仅限于在帝与西王母之类的人物之间流传,平民百姓永远不可能知道。
还记得我说,山海经里有记载,有人偷药,被处死吗?
有可能就是姮娥偷药成功的事,让不少人有了效仿之心,结果正撞枪口上了。
第三,姮娥人首蛇身,应该是山海经里提到的。只不过西汉之后,关于这段文字失传了。
第四,姮娥并非吃了药就能飞,那是唐朝时才有的说法。
而在此之前,只说窃药奔月,姮娥应该有某种渠道登月。这种渠道,可能是必须有不死药才能通过。
第五说到这里,我该揭露一个前面我隐瞒的事实了。
那就是归藏里的记载,其实有两个字我改了。
战国楚墓的竹简中,归藏上真实的文字,其实是:“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恒我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没错,不是姮字,也不是娥字!
商朝易经归藏中记载的,是‘恒我’。
是男是女,不知道!
如果叫恒我,应该是个男性!
后世者,因为某种目的,把这个存在定义成了女人。性转之后,便开始认为‘我’其实是‘娥’字的简写。
于是恒我,变成了恒娥。
又因为避讳汉文帝刘恒,所以把恒字改成了姮。
之后更是取同义,而把姮该为了嫦,变成了后世我们所熟知的嫦娥。
字形变化,可以原先是复杂的字,变少,变简洁。很少有原先是简洁的象形字,后世演化反而复杂了。
尤其是女子边,几乎不可能简写掉。别的字可以有简写,女子边则不一样,因为上古重要的姓氏,都有‘女’。
‘姬’会简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