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4章 文化铸魂,儒学如何塑造“汉”之内核?(2)

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这套系统,让“忠君”与“孝亲”紧密绑定,将国家的统治秩序,与家庭的伦理秩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它告诉每一个人,你在社会中处于什么位置,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它让整个社会,变成了一架结构精密、等级森严,却又能和谐运转的机器。

看到这里,朱元璋的眼睛亮了。

他出身底层,最痛恨的就是元末那种礼崩乐坏、纲常尽丧的乱世。他建立大明后,立刻就颁布了大明律和大诰,用最严酷的手段来整顿社会秩序。

现在看来,汉武帝的手段,比他要高明得多。

他用的是“法”的刀子,是外在的强制。

而汉武帝,用的是“儒”的链条,是内在的束缚!

一个让人畏惧,一个让人信服。

高下立判!

天幕的解说还在继续。

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基础。

“天下一家”,“华夷之辨”,这些观念,被深深地根植于每一个读书人的心中。

它构建了一种强大的文化向心力。无论你身在何方,只要你读的是孔孟之书,写的的汉字,遵循的是儒家礼仪,那你就是“我们自己人”,就是这个庞大文明共同体的一员。

这种基于文化的认同,比基于血缘的认同,更为牢固,也更具包容性。

咸阳宫,嬴政沉默了。

他似乎有些明白了。

他用郡县制,统一了天下之“形”。

而汉武帝,用儒家思想,统一了天下之“神”!

形,可以被摧毁。

但神,一旦铸就,便难以磨灭。

就在这时,天幕画面一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他试图复古改制,却搞得天怒人怨,天下大乱。

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军,席卷全国。

而在这混乱之中,一个名字,如旗帜般被高高举起。

刘秀。

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一个血统已经有些疏远的皇族后裔。

但他打出的旗号,却是——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

他要的,不是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而是“恢复”那个早已深入人心的汉家天下!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