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喝点什么,我让服务生送过来。”
“来瓶冰可乐提提神吧。”
方言伸了伸懒腰,吐出口气。
大国崛起的创作绝非照着记录片抄就完事了。
自己只能借鉴基本框架,然后往里面添加更多内容,并扔进去自己的私货。他必须通过各大列强的崛起之路,用来分析建言华夏未来的发展策略,这样写出来才会更有影响力。
比如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像16、17世纪的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这样的海洋霸权之争。
再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教兴国”、“产业革命”。
就像英国抓住了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机遇,美国则在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占据了先机。同时,在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中,美国又站在了行业前列
足见科技的迅猛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而科技的发展也包含了在科幻人文上的发展。
兜兜转转绕了一圈,方言又稍加私货地提了一嘴“科幻文学”。
大国崛起不写还不知道,一些起来,这玩意儿写起来可比难写多了。
一直忙活到大半夜,才完成4千字而已。
关键还要避免犯zz和历史错误,就不得不翻书,查找资料,所以不得不在法国多留一些时日。
于是乎,来戛纳时的一行人,离开时分成了两拨。
一拨就方言一个人,孤身留在法国,直到把大国崛起的开篇以及法国篇完成为止。
一拨是龚樰、陈凯哥、章艺谋等人,先行前往香江,由龚樰和张国榕做这个东道主,招待姜闻、巩利等一行人,在香江好好地玩上几天,顺便体会下香江和内地电影拍摄制作上的种种差别。
三天后,稿子顺利写成,而且不是初稿,是经过修改润色后的定稿。
克琳娜迪勃瓦仅仅只是略懂中文,所以大国崛起上的每个字基本上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很难理解,但好在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在看“法国篇”时,能感受到股亲切感和厚重的历史感。
方言得到她的保证,回到巴黎的第一时间,会把这份稿纸交到专业的翻译的手中。
事实上,克琳娜迪勃瓦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一抵达巴黎,就直奔巴黎第七大学,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