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2章:张涛带队介入——诡异的共同点(2)

道,“我们也检查了通风管道和外窗,没有任何异常闯入的可能。简直就像死神精准地掐着点,在这里和她开了个玩笑。”

张涛没有说话。他走近那面镜子,几乎将脸贴上去,仔细观察着镜面与边框的连接处,手指轻轻拂过光滑的表面。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改装痕迹。灯光开关、通风口一切看起来都无懈可击。但他心里那种不对劲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

这种“干净”,这种毫无破绽的意外猝死,本身就像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破绽。

“技术队,重点勘察这面镜子,还有所有灯光线路、通风系统,哪怕最微小的异常都不能放过。”他下达指令,尽管内心隐约觉得,恐怕又是徒劳。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几周前,那个同样“干净”得令人窒息的案发现场——赵辉,猝死在家中的高级公寓里。同样是成功人士,同样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突然死亡,现场没有暴力痕迹,初步判断也是心脏问题。当时虽然觉得有些巧合,但赵辉本身有已知的心脏病史,压力过大诱发猝死似乎也说得通。

可眼下,又来了一个李婷。同样的社会阶层,类似的死亡方式,同样的毫无线索。

一种模糊的、令人不安的“氛围”上的相似性,像幽灵一样缠绕着这两起案件。这并非证据,甚至难以言说,只是一种老刑警基于无数案例磨砺出的直觉:太过完美的意外,往往意味着最不意外的阴谋。

市局刑警队会议室。气氛比“尚雅”现场更加沉闷。

白板上并排贴上了赵辉和李婷的照片,下面罗列着他们的基本信息、死亡时间、地点、初步死因。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正在做汇报,结果一如张涛所料。

“李婷案发现场,镜子经过仔细拆解检查,未发现任何安装额外设备或改装痕迹。灯光控制系统正常,无短路或异常接入记录。通风系统滤网完好,未检测到常见毒物或致幻剂成分——当然,不排除某些极微量、易分解的特殊药剂可能无法检出,但这需要更专业的毒理分析,且时间过去,希望渺茫。门锁经检测,功能正常,无技术开锁或干扰痕迹。”技术警官的语气平板,带着例行公事的无奈,“总结来说,从技术层面,未发现他杀证据。所有迹象仍指向意外猝死。”

另一名队员补充:“我们对当晚所有工作人员及部分宾客进行了初步问询,无人发现异常情况或可疑人物。派对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很难逐一排查,但目前没有获得有价值线索。”

张涛靠在椅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