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双手交叉抵在下巴下,目光在两块白板之间来回移动。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几名老烟枪眉头紧锁,吞云吐雾,试图驱散心中的迷雾。
“两个人,”张涛缓缓开口,打破了令人压抑的沉默,“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社会精英。都死得突然、‘干净’,像是一场无可挑剔的意外。赵辉有心脏病史,李婷呢?”
“正在联系其家属和私人医生,”一名刑警回答,“但目前了解,她平时注重保养,每年体检,并未听说有严重心脏问题。当然,隐性心脏疾病突发也是有可能的。”
“太巧了。”张涛低声说了一句,像是在对自己说,又像是在质问所有人。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大家都明白队长的意思,但办案讲究证据,直觉不能作为方向。
这时,负责整理两人社会关系与背景资料的是一名刚从警校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刑警,名叫小林。他面前堆着厚厚的打印资料,正埋头努力地进行交叉比对,试图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哪怕一丝关联。这项工作繁琐且看似徒劳,但他干得很认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会议似乎陷入了僵局。有人开始讨论是否应该并案调查,但缺乏硬性证据支撑,并案依据不足。更多的是倾向于两起独立的意外事件。
小林还在翻阅那些旧资料,主要是关于赵辉和李婷早年经历的一些零星记录。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信息并不完整。他嘴里无意识地喃喃自语,对比着一些年份和地名。
突然,他停下了翻页的手,抬起头,脸上带着一种不太确定的、仿佛发现了什么微不足道巧合的表情。他看了看正在激烈讨论的前辈们,似乎有些犹豫该不该打断。
张涛敏锐地捕捉到了他这一细微的举动。“小林,有什么发现?”他直接点名,声音并不大,却让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年轻刑警身上。
小林吓了一跳,连忙站起来,有些紧张地拿起两份不同的资料:“报告张队,我我也不确定这算不算发现。就是,我在核对赵辉和李婷的早期教育经历时,发现他们两人高中好像都是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市第xx中学。而且是很多很多年前,大概是同一届或者相差一两届的样子。”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这个信息微不足道,甚至有些不好意思:“这只是档案记录里的一个共同点,那个学校当年是重点中学,出几个成功人士也不算奇怪所以,可能只是巧合。”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下。几位老刑警互相看了一眼,有人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