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阳的话音在大厅内沉淀,他缓步走向一侧墙上悬挂的一幅放大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朝鲜战场上我军早期挖掘的简易防炮洞,洞口狭窄,内里昏暗,只能模糊看到蜷缩在里面的几个战士的身影。
“同志们,请看。”陈朝阳的声音将所有人的目光引向照片,
“这是我们许多部队初入朝鲜时,用血换来的宝贵经验,挖掘工事,保存自己。
它救了很多战士的命,功不可没。”
他肯定地点头,台下不少从一线回来的学员也默默点头,他们太熟悉这种保命的土办法了。
随即,陈朝阳的话锋微转,“但是,如果我们的认识,我们各级指挥员的思维,仅仅停留在‘有个洞藏身’的阶段,那么,
我们就是在用战士最宝贵的生命,去被动地填补我们整个防御体系的漏洞。”
话音未落,台下随即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
这话像一根带着倒刺的鞭子,抽在了许多习惯于“阵地战就是死守、就是拼消耗”的指挥员心上。
“陈教员,”一位学员忍不住站了起来,脸上带着不服和困惑,
“话不能这么说吧,咱们现在不就是在拼命挖坑道吗?
有个坚固的洞藏着,总比暴露在敌人炮火下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