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宿麦,也就是小麦。
小麦算是外来品,约莫着夏商时期传入诸夏。起初也是春种秋收,可小麦的优点是抗寒能力强,却不耐旱。
最有智慧的,永远是底层的劳动人民。某位无名氏的农夫突然发现,可在入秋后种植小麦,越过寒冬并在来年夏季收获,因此得名宿麦!
对农夫而言,夏季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宿麦的出现,正好能让农夫渡过最难熬的夏季,填补了春荒空缺。
诗经中就多次提及种麦。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宿麦倒是挺好。”王翦捋着胡须,低声道:“就是口感不佳,难以下咽。种上一季,用来熬过明年也可。”
“然也!”
“能有麦食,也当感恩戴德!”
李斯等众理所当然的开口。
秦国奉行的就是耕战制。
但凡千石大吏,必然要懂农桑。
因为这都是仓律记载的。
像每亩地用多少种子都有规定。
可以不务农,但都得知道。
公孙劫听着他们议论,也是一笑。
因为麦饭不好吃啊!
麦虽为五谷,却并不受欢迎。目前都是北种粟黍,南种水稻。至于小麦都是山野农夫所食,种植面积也不高。
小麦产量不高,口感更是极差。而且要种上宿麦,就相当于是两年三熟,还会透支地力,影响到粟米的产量。
以关中来说,就没瞧见有人种麦的。秦国是将粟米视作战略储备,因为粟的好处就是产量稳定,耐干旱耐储存,有的能达到十年以上。
“前些日子下过几场雨,赵国旱灾也已过去,种植宿麦倒也合适。”胡毋敬在旁附和,“麦饭虽难以下咽,可对灾民而言也已够用。”
公孙劫听着他们商议。
他没有着急表态。
只觉得这种氛围很好,每个人都能各抒己见,表达想法。他提出设想后,朝官们便各自发挥。
就赵国目前所处的情况,后世也有。东汉永初年间,同样也经历了旱蝗大灾,吴房长张汜担心冬旱影响宿麦种植,特地刻石乞求雨雪。
“其实吧,小麦也能做成美食。”公孙劫面露微笑,“麦芽糖就不提了,毕竟无法填饱肚子。楚地也有粔籹(iu、nu)和蜜饵,不过是以米粉制成。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