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期间想到了齐王执政时期的开明,涌现许多赞美齐王时期的诗词,同时也拖家带口的迁移向齐国。
由于当政的官员大部分是齐王时期的百姓和学子,因此大部分人即便发现了这个事情,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
直到天启三十二年七月,户科都给事中姚启圣上疏,朱慈燃才发现过去半年时间,迁移齐国的人口达到了四十七万,比天启三十一年翻了两倍。
不过对此,朱慈燃并没有下政策制止,而是叫停了强行迁移的政策。
事后,经过户部尚书孙可望的统计,过去一年的时间,浙江、江西两省被强行迁移七十二万户,二百九十二万人。
截止天启三十二年十月,南直隶人口两千六百四十余万,浙江两千二百余万,江西一千八百六十余万,三省合计六千七百余万,
虽然仅是不到三百万人口的迁移,但江南三省的人均耕地还是达到了人均三亩。
只不过这次强行迁移导致的结果就是民间开放的风气被进一步打破,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进一步下降。
冬月,齐王朱由检写了一封家书给朱慈燃。
信中朱由检建议朱慈燃不要太着急,毕竟他还年轻,而且现在江南占大明的经济比重在进一步下降,完全可以温水煮青蛙。
看过朱由检的家书后,朱慈燃也将江南的移民政策改回了朱由检时期的自主政策。
身处江南的朱慈烺将政策改回时,江南百姓欢欣鼓舞的情况写给了朱慈燃。
朱慈燃看后沉默不语,随即下令蠲免江南三省农业税一年,同时在大明报亲自写信向江南百姓赔罪。
同时,作为皇帝的朱由校也受到儿子的牵连,不得已下了罪己诏。
朱慈燃成功用实践知道了自家叔父的政策才是最正确的,可是他的试错成本太高了。
三年的时间和一年的江南农业税,以及皇帝的罪己诏
如果朱慈燃不是监国太子,这份代价已经足够断送一批高官的政治生涯。
经此一事,朱慈燃也在对各种政策更改上变得更为谨慎,不再对朱由检时期的政策做出更改,而是以打击贪腐,整顿吏治来维护政策。
这样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民间的百姓很快忘记了朱慈燃之前所做的错事,反而再度歌颂起了他和皇帝。
这样的表现,也被常常周游天下的朱慈烺所记载,以家书的方式,每周送给朱慈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