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番外篇(七)大明国际法(4)

在这样的局势下,天启三十三年平稳渡过,而世界各国的局势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几年里,在大明的支持或者不支持中,世界各国都经历了许多值得载入史册的事情。

英国克伦威尔联合威尔士地区的工人和农民,艰难的抵抗着查理一世的王军。

期间苏格兰再度叛乱,查理一世面对两面作战的局面苦不堪言。

恰好大明、齐国以天灾为借口,减少了对英国的支持,流入伦敦港的货物量从每年的十二万吨降低到七千吨。

这样的变化使得英国国内的物价飞涨,居民苦不堪言,民间反战态度愈发高涨。

为了避免国内爆发叛乱,致使国家陷入三面作战,查理一世不得不降低了战争的频率。

同时,欧洲大陆上的局势也变化无常。

大明减少了对西班牙的支持,物价开始缓缓增长,而法国、神圣罗马帝国、荷兰、葡萄牙、瑞典、丹麦等国的民间厌战声音也越来越大,两方阵营的战事也从天启三十一年开始陷入了漫长的对峙。

到天启三十二年时,在斐迪南三世的牵头号召下,无法继续作战的各国终于决定议和。

对于欧洲的议和,大明和齐国有意阻止,但如果想要阻止战争,除非它们能拿出足够的物资来平稳各国物价,并让各国获利。

如果是这样,那大明和齐国需要付出的成本就太大了。

因此,在天启三十二年十月,大明派出礼部侍郎阎应元,齐国派出礼部侍郎张家玉参加议和,同时准备与各国签订贸易合约来维持大明在欧洲市场的利益。

天启三十三年五月,张家玉与阎应元抵达维也纳。

经过五个月的相互博弈和扯皮,欧洲各国在十月初七签订维也纳和约,同时大明和齐国也与各国签订了维也纳贸易合约。

至此,为期三十五年的宗教战争宣布结束。

对于世界来说,这场战争影响到了大明天启朝前十年的经济,导致了大明白银短缺。

至于后面的二十几年,这场战争给予了大明和齐国以较小成本获得各国还在殖民地的机会。

对于欧洲来说“三十五年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不过由于大明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帝国并没有在战争中被压制,因此相历史上的维斯特伐利亚和约,神圣罗马帝国麾下的许多附属国家依旧是其本身的一部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