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后记·宣德(1)(6)

六府、殿阁、都察院等二十余名官员分别坐在一张宽丈许,长二丈余的桌子两侧,随着脚步声从偏殿作响,他们纷纷站起身来,在那道脚步声主人走上金台的时候躬身作揖。

“陛下千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入座吧!”

当有力的声音从金台上传下来,不过五十岁却依旧年轻的朱瞻壑扫视众人。

在朱瞻壑身旁,三十岁的朱祁钺则是相比较十年前沉稳许多,而群臣们目光也多在他身上。

自世宗武皇帝驾崩后,庙堂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其中首要便是昔年东宫的官员得到了拔擢。

这点,从如今能来武英殿议事的二十余名官员中也能看出。

吏部尚书陆愈、户部尚书王回、刑部尚书徐硕,礼部尚书江淮,兵部尚书王骥,工部尚书赵轨

尽管都是六七十岁的老臣,但朱瞻壑却依旧在任用他们,只是因为他们在过去十年将大明朝治理的蒸蒸日上。

在六部之外,六府也基本是东宫班底。

六军都督府中的中军都督郭登、南军都督南洲伯蒋贵、北军都督成国公朱勇、西军都督越国公杨朔、海军都督辽国公孟懋。

瞧着这些人,朱瞻壑十分满意,但同样担心他们的年纪。

只是在他目光扫视到殿阁与都察院官员的时候,他稍微不安的心又放了下来。

朱瞻壑当了四十年太子,其中十余年都在监国,其实他心里一直比较疲惫,加上自家父亲让自己多听听自家儿子的话,所以朱祁钺成为太子后,每年朱瞻壑都会委任他为一两个月的监国,而他自己则是去南京祭祖。

长此以往,朱祁钺也早早培养起了自己的班底。

殿阁与都察院,便是他所培养班底之所在。

“陛下,北边的两千万贯已经拨给到户,随时可以动工。”

户部尚书王回作揖行礼,朱瞻壑闻言收敛心神,将目光放到了殿上。

“朕知道了,户部递交的奏疏,朕也已经都看过了。”

“过去十年,朝廷的财政收入虽然不断增加,至今九千五百余万贯,可支出也同样增加。”

“去岁朝廷积存不过四百余万贯,甚至比之不如前朝先帝在位时,诸位有何见解?”

朱瞻壑一句话道出大明朝的财政情况,对此群臣眼观鼻鼻观心,殿阁中一名四十多岁的官员走出来作揖道:

“陛下,近十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