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后记·宣德(2)(4)

年时间才没有兴起大案。

不过这并非是皇帝对群臣妥协,而是皇帝想要在该动手的时候动手。

如今动手的时机来了,而许多人不敢动手,所以皇帝才选择了自己。

庙堂之上那群人都不敢做的事情,唯有他于谦能做

“于廷益!你不得好死!!”

“陛下!臣冤枉啊!”

“行刑——”

伴随着行刑声响起,伴随着“噗嗤”的声音响起,斗大头颅跌落南京城江东门外行刑台下。

血腥的场面让许许多多围观的百姓接受不了,一时间呕吐声连连传来。

只是面对百姓的窘迫,于谦坐在高台上面色如常,拿起惊堂木狠狠拍下。

“继续”

“啪——”

宣德十年七月初六,于谦以南京一百六十七名官员,七百三十二名吏员的性命揭开了“乙亥案”的序幕。

三万余名五司官吏开始以南京为中心,不断向外展开京察,严苛程度甚至达到了官员们不敢坐马车,只能步行去衙门办事的程度,生怕让人觉得他们贪腐了多少钱粮。

可事实证明,大明朝的庙堂承平二十余年,下面的官员并没有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般安分守己,反而是在世武帝去世后开始了报复性的敛财。

八月初五,于谦抵达南京的第一个月结束,入狱官员便已经达到七百余名,吏员更是多达三千多名,查抄所获钱粮、宅邸、田亩折色后高达二百四十余万贯。

如此大数额的抄家所获,让六部的王回等人立马就察觉了基层的贪腐远远要比他们预估的严重。

朝廷需要钱,他们上层不可能撕破脸皮,所以只能从基层着手。

基层可以废,这并不要紧,因为大明朝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当官的人。

二十几年未兴大案,光是等待官职的进士便多达一千三百余人,在家的举人更是多达二万四千余人。

至于吏员,那就更不缺乏了,时至如今,大明有三十四所中学,每年毕业学子二十余万。

这其中仅有不足千分之一能进入太学,剩余千分之九兴许能通过科举得到个进士席位,进入翰林等待授官,亦或者成为举人。

除此之外的百分之九十九,基本都成为了工人或边疆的军吏、军士、吏员。

但凡朝廷放出些吏考的风声,这群学子足够填补吏员的空缺。

正因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