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房间,武松提笔开始系统地阐述阳明心学。
特别是王阳明的传习录。
不说武松在房间里著书立说。
这一科省试出了两个省元,很快震惊了汴梁。
所有人都在谈论两人的答卷,大部分都说武松的好,也有人说武松的时务策过于小气,未能坐而论道。
当然,只要是打过仗的,都说武松的时务策更好,李杰的时务策泛泛而谈。
不管其他人怎么议论。
接下来的时间,武松一心在房间里著书立说,闭门谢客。
何运贞来了好几次,武松都不见。
终于,武松把完整的阳明心学写完。
当然,其中不少是武松自己的见解。
拿着厚厚一本书,武松到了国子监。
胡瑗听说武松来了,鞋都没穿,匆匆跑出来迎接。
“学生见过胡博士。”
“哎呀,武松来了,里面坐,你的书写好了?”
“刚写完,送来给胡博士过目。”
“好说、好说,里面坐。”
胡瑗看了一眼册子,上面写着传习录。
拉着武松进屋,正好撞见国子监祭酒董逸。
“噫?你就是武松?”
这是董逸第一次见到武松。
武松马上站好,对着董逸行礼:
“学生武松,拜见大人。”
武松也没见过董逸,不知道这是谁。
反正口称“大人”就对了。
“我是国子监祭酒董逸。”
“学生武松,拜见董祭酒。”
董逸见武松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问道:
“这是何物?”
“这是学生写的书,阐述格物致知之学。”
“哦?”
董逸两眼放光,把胡瑗挤到一边,惊喜道:
“来,与我看看。”
胡瑗马上拦住董逸,说道:
“祭酒,这是我让武松写的,该我先看!”
“胡闹,我是祭酒,自然我先看!”
“不行,武松给我的!”
两个人眼看要动手,武松慌忙拦住:
“两位大人,一起看便是。”
两人的争吵吸引了很多人,都围过来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