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认可顾晚舟场地升级为行业范本#
热搜第八,跳动上升。
点进去,是期刊官网截图,配文:“经专家评审,该研究为综艺工业化提供理论支持。”
底下第一条转发是陆砚之。
id带蓝v认证:陆砚之,传媒学院教授。
配文只有两行字:
“有些人说她浪费钱。
我们测算过:安全系数提升300%,收视预期增长37.6%——这不是挥霍,是投资。”
评论瞬间爆炸。
“所以顶流打架不用拳,用知网?”
“原来他们不是有钱有闲,是有理有据。”
“建议赵氏资本也读读这篇论文,省得老搞碰瓷那一套。”
更绝的是,有人翻出陆砚之五年前出版的舆论解剖学,豆瓣评分8.9,被列为传媒系必读书目。
#陆砚之用学术怼人#直接冲上榜首。
视频博主剪辑了他的金句合集:“流量的本质是注意力剥削”“热搜不是真相,是情绪期货”。
高校论坛冒出帖子:论陆砚之如何把娱乐圈变成田野调查样本。
连知乎都有人提问:“如果顾晚舟真的推动了综艺场地标准升级,算不算文化贡献?”
答案最高赞:“她出钱,他出脑,一个敢砸,一个敢写——这叫产学研结合。”
---
林姐看着热搜一路飙升,差点把平板摔了。
“这都能火?写篇论文比发通稿还猛?”
“当然。”顾晚舟终于坐直了,“通稿是解释,论文是定义。解释是求理解,定义是定规则。”
她拿起手机,找到陆砚之那条微博,转发。
只加了一句:
“下次报销能不能按学术成果算?”
三分钟后,陆砚之回复:
“已向校财务处提交立项申请。”
底下评论笑疯:
“这cp我磕到了,一个负责改变世界,一个负责改变报销制度。”
---
下午两点,导播间外。
林姐拿着平板对助理交代:“通知财务,群演保险报销单今天必须走完流程。”
“为啥这么急?”
“因为现在每一笔支出,都是论文数据。”她瞥了眼热搜榜,“咱们得对得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