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32章:热搜词库的跨界应用(2)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有人冷笑:“谁啊?以为自己是热搜管理局?”

但也有老教授皱眉:“最近确实有学生反映那篇论文的数据对不上”

当天下午,校方悄悄成立了调查组。

第三天中午,官网发布通报:经查,文学院李某某教授所发表论文存在数据篡改行为,撤销其正高级职称,追回科研经费,终止在研项目。

全程没有媒体介入,没有热搜词条冒头。

但在学术圈内部,炸了。

微信群里疯传截图:“陆教授的热搜比查重软件还准。”

“他是不是装了监控?”

“建议教育部聘他当学术监察员。”

“以后写论文先过他那一关。”

---

陆砚之是在一杯新的双份浓缩咖啡送到手边时,才知道事情成了。

小唐举着平板站在门口,屏幕上是教育类公众号转载的文章标题:从大数据看学术失信的舆论周期。

作者匿名,但内容清清楚楚写了整个过程:如何通过网络信号提前捕捉到学术不端的潜在爆发点,如何推动机构在舆情发酵前完成自我净化。

文章最后说:“热搜不该只是流量的终点,也可以是预警的起点。”

这篇文章被疯狂转发。

有高校老师留言:“我们学院已经开始讨论建立舆情预警机制。”

还有研究生说:“原来写假数据不只是骗导师,还会被热搜盯上。”

陆砚之看完,把平板还给小唐。

“发出去就行。”

小唐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加个作者署名?比如‘砚之模型’?”

“不用。”他说,“越透明,越危险。”

小唐点头,转身走了。

门关上后,陆砚之打开私人聊天窗口,给顾晚舟发了条消息。

“以前我们用热搜打人,现在,得让它学会救人。”

过了几分钟,对方回复。

她发了个表情包:一只猫躺在沙发上,手里举着薯片,头顶冒出一行字:“你现在是热搜界的白衣天使?”

他回:“不,是清洁工。”

她秒回:“那你扫完学术圈,下一步是不是要扫民政局?”

他没理她。

但嘴角动了一下。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