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热搜预知的暗线危机
陆砚之盯着电脑屏幕,光标在文档末尾一闪一闪。他刚写完舆论前置干预模型的第三章,手指还搭在键盘上。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小唐发来的消息:零点已过,新热搜加载完毕。
他没急着看。
右手转了下钢笔,左手点了杯双份浓缩。咖啡还没送到,他已经调出服务器后台日志。最近几次热搜发布后,数据流里总有些不该出现的痕迹。像是有人蹲在暗处,等着捡漏。
他放大时间轴,从昨晚十二点开始逐帧回溯。果然,凌晨零点零三分,一个陌生ip尝试接入媒体合作接口,伪装成某头部资讯平台的身份认证包。请求内容是“获取未来24小时热搜缓存”。系统自动拦截,但对方连试了七次,每次间隔正好五分钟。
这不是普通水军的手法。
他又往前翻了三天的日志,发现这个ip每次都在零点前后出现,攻击节奏和热搜刷新完全同步。更奇怪的是,它只探不取,像在测试系统的反应机制。
陆砚之推了下眼镜,把跳板路径拉出来分析。流量经过三个境外节点中转,最后指向一个国内服务器——注册公司叫“星启科技”,法人代表姓赵,和赵天雄是同族旁系。
他冷笑一声,合上监控窗口。
这种级别的技术手段,加上资本背景,只能是一个目的:破解他的预测模型。
---
小唐举着电子提示牌冲进来时,已经是凌晨两点。
牌子上写着:有人出二十万收您“学术剽窃”证据!爆料博主老k接的单
陆砚之正在改加密协议。听到动静,头都没抬:“哪个老k?”
“就是专门挖文化圈黑料的那个,去年爆过美院教授抄袭,前年搞垮一个诗人。”
“哦。”陆砚之点了根烟,“让他收着,钱照拿。”
小唐愣住:“您真要让他们发?”
“不发怎么知道幕后是谁?”他吐了口烟,“他们想用假证据打我,我就送他们一份真材料。”
说完打开本地数据库,挑出二十篇早期发表的论文,都是舆论解剖学理论雏形阶段的原始稿。每一篇都有期刊收录号、查重报告、同行评审意见。他打包压缩,命名陆砚之剽窃实锤?欢迎比对,上传到一个匿名学术论坛。
群里只留了一句话:等热搜上了再放链接。
小唐看着屏幕,咽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