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口诀看似简单,可真正练起来却难如登天。萧琰从剑匣旁找到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剑——这应该是萧长风当年用过的佩剑,剑身虽已生锈,但依旧锋利无比。他按照口诀的指引,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剑,试图将内力灌注到剑身之中。可刚一运气,胸口的伤口就传来一阵撕裂般的疼痛,内力在经脉中紊乱地冲撞,让他忍不住闷哼一声,手中的铁剑也“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难道我连第一式都练不成吗?”萧琰看着地上的铁剑,眼中闪过一丝沮丧,但很快又被复仇的决心取代。他捡起铁剑,靠在石壁上,一边调息疗伤,一边回忆师父生前教给他的内力运行法门。师父曾说过,内力运行就像水流,遇阻则绕,遇隙则通,切不可强行冲撞,否则只会伤及自身。
休息了约莫一个时辰,萧琰感觉体内的内力逐渐平稳,便再次握剑起身。这一次,他没有急于将内力全部灌注到剑身,而是先深呼吸,让气息慢慢沉入丹田,再引导着内力一点点顺着手臂流向剑柄,再从剑柄传到剑身。当内力抵达剑尖的那一刻,他猛地将剑向前刺出——“唰”的一声,剑尖划破空气,竟真的带出了一丝如水波般的剑气,将石台上的一张枯叶切成了两半。
“成了!我终于迈出第一步了!”萧琰激动得浑身发抖,这小小的进步,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从那以后,他便在石室中开始了不分昼夜的苦练。
白天,他反复练习“断水”式的起手、出剑、收剑,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手臂酸了,就用布条绑住手臂继续练;手掌磨出了血泡,就用草药敷一下,等血泡破了结成茧,再接着练。晚上,他就坐在石台前,背诵口诀,感悟剑意,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夜。
有一次,他在练习出剑时,因为太过疲惫,手腕一软,铁剑险些脱手,剑尖擦着他的脸颊划过,在石壁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剑痕。他吓出一身冷汗,却没有停下休息,反而更加专注——夺命十三剑本就是险中求胜的剑法,若是连这点风险都承受不了,又何谈报仇雪恨?
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萧琰不知道自己在石室中待了多久,只知道火折子用了一捆又一捆,身上的伤口好了又裂,裂了又好,手掌上的茧子也越来越厚。他的“断水”式越来越熟练,出剑的速度越来越快,剑气也越来越强。到后来,他一剑刺出,不仅能将石台上的枯叶切成碎片,还能在石壁上留下清晰的剑痕。
这天,当萧琰再次练习“断水”式时,铁剑刺出的瞬间,竟发出一阵清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