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7章 墨子论天命(3)

一个结论,只有天才具备完全的仁。”

“所以天才是治国之法的来源。”

朱标忍不住插话道:“墨家和道家的关系应该不太融洽吧。”

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你墨家说天具备完全的仁,那不是打脸吗。

马钰笑道:“是的,相当的不融洽。不过也还算可以吧,毕竟两家有个最大的共同点,都鄙视儒家。”

朱标心下不禁莞尔,不知不觉间,诸子思想的神性光辉,也在他内心渐渐的消失。

这不是说他不尊重诸子思想,只是他开始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这一切。

而且现在的他,对有血有肉的诸子更加的感兴趣。

迫切的想要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思想。

马钰接着说道:“墨子还论证了,为何天具备完全的仁。”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

也就是天无私的覆盖了所有,孕育万物却从不自我夸耀,天的光辉长久存在不消失。

之后墨子又论证了,天希望万物互利互爱,不喜欢互相杀戮。

“总之,通过层层推演,最终墨子得出一个结论。”

“治理国家需要法,法来源于天,天行仁道,不仁就会毁灭。”

“君主施行仁政治国,就可以获得天的庇佑拥有天命。”

“这就是墨家的君权天授观念。”

马皇后微微颔首道:“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倒是与此异曲同工。”

马钰说道:“董仲舒确实是大才,但他的思想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思想上进行的拓展罢了。”

“虽然我们无法证明,他的天人感应学说,是否借鉴过墨子的相关思想。”

“但其与墨子相关思想雷同,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董仲舒的天赋君权,也是因为有仁德而得天命,当了皇帝之后你要推行仁政。

如果不行仁政,苍天就会降下惩罚,各种天象、灾祸等等,都是苍天示警。

如果你还不行仁政,那天命就会转移到别家身上去。

是不是和墨子的论证很相似。

关键他还没有墨子论证的逻辑链条清晰。

只是,他恰好赶在了那个节骨眼上,讨好了汉武帝。

马钰自然不会无缘无故讲这个。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