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4章 群相制(4)

“臣遵旨,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贪官污吏。”

之后朱元璋又和他说了一下凤阳皇城营建问题。

并明确告诉他,都城将会放在安阳。

至于凤阳皇城,大部分非必要建筑都会被砍掉,然后将还在修建的建完。

剩下的暂时停工,将工匠和物资都抽调到安阳去。

“先集中力量营建安阳,凤阳皇城暂时放一放吧。”

“你去凤阳除了调查贪腐案,顺便也将此事给办了。”

安阳?刘伯温马上就猜到和宝鼎有关。

又回忆了一下地形,倒也觉得合适,于是欣然领命。

第二天早朝刘伯温上奏,经过对历史文献的总结,发现了一个新的周期变化。

温寒变。

一个周期为八百年。

钦天监监正邬秉让,以及其他参与人员全部出面证实。

事实上,这件事情早就有风声传出了。

毕竟刘伯温拿到特权,又是令天下各地上报记录,又是派人去各地实地考察。

大家自然很好奇在查什么。

经手的人多了,也就不存在什么秘密了。

即便最关键的画图环节,一直是刘伯温自己单独负责的,依然无法保守秘密。

温寒变的事情,早就在私下流传开来。

大多数人都嗤之以鼻,这种东西怎么可能会存在。

只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披露,大家就开始惶恐了。

不过在确切的消息传出前,大家依然是将信将疑。

此时,当刘伯温等人确认温寒变存在,朝堂依然一片哗然。

不少人站出来反对,就连宋濂都提出了质疑。

朱元璋给刘伯温使了个眼色。

刘伯温当即就将所有资料,以及那幅温度变化曲线图拿了出来。

“这是所有证据,诸位可以不信我刘基,但不能不信前人留下的史料。”

依然有部分人提出质疑,谁能保证史料不会出现偏差?

刘伯温反驳道:“一两份史料有所偏差是很正常的,但不可能所有史料都是错误的。”

“这幅图,是经过多种史料相互印证才得出的。”

“如果你不信这个结果,那就先请推翻史料记载。”

此言一出,大部分人都闭口不言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