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8章 独属于华夏的经济学(5)

朱标笑道:“好,你慢慢想,我不急。”

马钰翻了个白眼,你小子还好意思说。

要不是不想让华夏再经历屈辱,我才懒得操这个心。

“你来找我,怕不只是为了这点事儿吧。”

“还有什么事情,赶紧说。”

“没事儿就回去吧,我还得养病呢。”

朱标也不生气,笑道:“确实有点别的事情。”

接着他就将财税系统重建的问题讲了一下:

“我爹和我都不懂这方面的东西,所以想来问问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财税会计?

马钰摇摇头,说道:“我对这方面确实没有什么研究,没有特别好的建议。”

这倒不是他谦虚之类的,上辈子他也不是学这个的。

工作后和财税一块打最多的交道,就是发工资和办理退税。

不过

“财政系统尤为的重要,我反倒不希望你们太过激进的变革。”

“先将前朝成熟的制度拿过来用着,然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朱标有些失望,以往不论说什么东西,马钰都能讲出个一二三四。

这还是第一次说不了解。

不过对于马钰的建议,他倒觉得没什么问题。

在没有更好的制度替代的情况下,沿用最成熟的路子,然后根据需要微调。

是最稳妥的办法。

这时,马钰又开口说道:“不过不管财政体系如何建立,最重要的依然是人。”

“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足够的计官。”

“等你爹将现有的体系推翻后,有足够的人才可以顶上去。”

“否则盲目的推翻,只会带来更大的混乱。”

朱标有些头疼的道:“道理我都懂,朝廷已经在尽力培养了。”

“可你也知道,培养一名计官有多难,短期内是很难指望上了。”

马钰不禁摇头道:“朝廷培养计官?就国子监那几十名学子?”

“就算他们全部学有所成,最后又都顺利成为计官,又能有几人?”

“而朝廷又需要多少计官?”

“指望现在的国子监培养,一千年都不够。”

“真想要解决计官短缺问题,还得想别的办法。”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