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8章 独属于华夏的经济学(6)

朱标笑道:“我就知道你有办法,快和我说说。”

马钰说道:“首先国子监算学班扩招”

朱标直接否定道:“不行,儒生不会同意的。”

“想要改变国子监,只有先对儒家进行改造。”

马钰说道:“变通啊,得学会变通。”

“唐朝有国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大明效仿唐朝恢复国子六学,儒生就算反对又能如何?”

国子监相当于是一所学校,从老师到学生,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儒家出身。

他们反对算学扩招,朝廷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

除非现在就和儒家翻脸。

但国子六学不一样,它相当于六所独立运营的学校。

到时候朝廷就算给算学一千个名额,儒生也只能干看着。

而且有学籍的学生一千个,还能招收旁听生,不给学籍但可以过来学习算学知识。

学有所成照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朱标先是高兴,但很快又皱眉道:“万一儒生反对怎么办?”

马钰摇头道:“他们反对的可能性也很小。”

朱标疑惑的道:“为什么?”

马钰说道:“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包括书学,教授的内容主要就是儒家的四书五经。”

“这相当于是扩大儒家的影响力,他们怎么可能会反对。”

朱标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

然后他又说道:“给儒家这么大的好处,你小子肯定没安好心。”

“快说说,你挖了个什么样的坑。”

马钰笑道:“很简单,国子六学是新建的。”

“学习什么课程,让谁去当老师,还不是朝廷说了算。”

“完全可以多选几个非理学出身的人担任老师。”

“还可以将道家、法家的部分书籍,纳入必学科目。”

“只要你爹能扛得住理学门徒的反扑,这国子六学就能变成反理学的急先锋。”

朱标大笑道:“我就知道你小子没安好心,不过我喜欢。”

马钰得意的道:“你以为就只有这些吗,等过上几年,新思想框架编好。”

“直接就在国子六学内部宣讲,也能省去我们许多时间。”

朱标高兴的道:“好好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