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63章 红袖添香,论道经邦(3)

意试中书舍人。”

替君父分忧的人,应该交一次好运。

为了对张敬修以示嘉许,可以在规则允许范围内,让其从现在开始积累资历,而不必平白蹉跎三年嘛。

中书舍人分为“实授中书舍人”,与“试中书舍人”。

国朝设科取士,有职人员入品流者,不得入试,七品的中书舍人,无论实授还是试,都不得考。

但在宪宗皇帝制外开恩,允准阁臣吕原之子,以中书舍人入试后,后世便有了新的祖宗成法——允许试中书舍人入考。

所谓,先入官,再考非全进士,资历学历,两不耽搁。

张宏闻言,迟疑片刻,问道:“陛下,是不是等放榜后再去宽慰会好些。”

不放榜就宽慰,这不是消息偷跑么?外边会传成什么样就不好说了。

朱翊钧经过提醒,这才回过神来。

越来越忙碌了,差点大意出错。

他赞赏地看着张宏,颔首道:“放榜后再去。”

张宏这才释然退到一旁。

戌时过半。

朱翊钧仍然没有歇息的意思。

他取过殷正茂的奏疏,翻开阅览。

说是海贼林凤复扰潮惠,泊舟钱澳(潮汕、惠州),挟求招抚,问应该剿灭,还是再度招抚。

朱翊钧略作圈点后,交给了张宏,命其下内阁商议。

随后又如法炮制,处置了好几份奏疏。

自从他下诏选妃之后,内阁送过来的奏疏就越来越多了。

大事小事都有,涉及到军务、人事、财税各个方面。

他批改完后,又送回内阁商议拟票,有不同意见,有时候还会来回走上好几轮。

这些奏疏,显然是内阁有意送来练手的,好循序渐进一段时间。

朱翊钧自然好好配合。

他翻到倪光荐的奏疏,似乎想起什么,随口问道:“朕听说,通政使倪光荐今日廷议差点被打?”

通政司是一个理论上应该很强势的部门,毕竟是给皇帝传递奏疏的。

但在历代皇帝百年如一日地无心处理奏疏后,地位一落千丈,已经没资格上桌吃饭了——廷议甚至经常不叫通政使。

朱翊钧以后肯定是要好好处置奏疏的。

所以,在何用庆致仕后,朱翊钧为了让倪光荐上桌吃饭,特意加虚衔礼部尚书,仍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