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29章 膏唇岐舌,公无渡河(7)

换做往常时候,早已是不绝于耳的拜服之声了,然而,今日的听众,也与以往单纯听课的学生不同。

说德道理,似乎打动不了切身利益相关的赤民。

猜疑的声音在人群中不绝于耳。

甚至,更有人突然挤开人群,行至近前高声喊话。

“何老爷,恁让工坊重新把俺召回去,俺就信朝廷好心!”

“罢的市重新开来俺就信!”

此言引得不少赤民共情,旋即有人应声符合。

“何老爷,恁老非说朝廷清丈是为了俺们,俺们也想信,但清丈一来,俺还是切切实实地过不下哩!”

这是迈不过去的坎。

就算信朝廷的初衷好的,是心怀天下的,问题是,那我呢?

大政的代价?时代的阵痛?

对此,何心隐当然懂。

他当年被催缴皇木,直接纠集家丁,砍杀差役的时候,同样是这个心思。

何心隐心中感慨万千,面上却是摆出一副冷漠的模样:“是啊,老夫也十分好奇。”

“弃耕的是士绅,加租的是地主,清退隐户的是豪门,辞退小工的是大商”

“这等乱象,巡抚衙门自有计较,诸位乡亲难道不计较计较?”

“如何清丈一来,彼辈就非要逼得你们活不下去呢?”

说话的功夫,何心隐转过头死死盯着葛成身侧的几名骨干,就差贴脸质问了——到底谁在从中作梗,到底应该怪在谁的头上。

后者被看得极为不自在。

说话之人也有有些语塞,只缩了缩脖子:“老爷们说是朝廷加税,他们为了填窟窿也没办法”

什么原因或许能想到,但是并不重要。

掰扯太清楚,以后还怎么跟朝夕相处的主家混饭吃?

何心隐点了点头,似乎非常理解。

他感慨着叹了一口气:“所以你便有意受得鼓动,与朝廷讨价还价。”

“这是看准了朝廷讲道理,还是欺负朝廷法不责众?”

朝廷按照自由裁量行事的时候,可比大明律多太多了。

别看什么游行示威闹得很大,但究竟是民变,还是民乱,不过主官一念之间。

从来的常态都是小民各回各家,主犯或死或囚,就像葛成自己说的,若是上面有人保着,坐个几年牢就出来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