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都会念一句“今日水犹寒”。
杜甫读了他的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为他正名;白居易读了他的诗,说“骆生何太甚,救杀亦多端”,佩服他的勇气;苏轼读了他的诗,说“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羡慕他的侠气。
一千多年后,有人在洛阳大狱的遗址上,立了一块碑,上面刻着在狱咏蝉的全文。有个小孩问大人:“这个骆宾王,到底是谁啊?”
大人笑着说:“他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侠客。他虽然失踪了,可他的诗,一直活着。”
是啊,骆宾王的人,可能“陨落”了——他没当上官,没干成“惊天动地”的大事,最后还成了“逃犯”;可他的诗魂,早就“重生”了——他的诗,记录了一个寒门士子的挣扎,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迷茫,更记录了文人的骨气和侠客的勇气。
现在,我们再读在狱咏蝉,读到的不只是一只蝉的悲鸣,更是一个文人的坚守;
再读帝京篇,读到的不只是长安的繁华,更是一个时代的矛盾;
再读于易水送人,读到的不只是送别的悲伤,更是一个侠客的勇气。
骆宾王可能没想到,这辈子最“成功”的事,不是当官,不是起义,而是写出了这些诗——这些诗,像一束光,照亮了初唐的文坛,也照亮了后来无数寒门子弟的路。
他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他的诗魂,却永远活在每一个读他诗的人心里。这,就是天才诗魂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