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多可惜!得题首诗!”杜甫赶紧从包袱里掏笔墨,还特意找了块干净布,把墙擦得干干净净,生怕墨汁沾了灰。
李白接过笔,蘸了满墨,往墙上一站,袖子一挽,笔走龙蛇就写开了: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墨汁顺着墙缝往下淌,他也不管,越写越嗨,头发都散了,白衣上溅了墨点也不在意。杜甫在旁边帮他扶着纸(怕风刮跑),还时不时踮着脚看,嘴里不停叫好:
“好一句‘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这气势,能把黄河水都震得倒流!”
写完最后一笔,李白把笔一扔,拉着杜甫就往旁边的小酒肆跑,还跟掌柜的拍胸脯:“看见没?那墙上的诗,我写的!我身边这小兄弟,杜甫,他的诗才叫厉害,以后肯定比我还出名!”
杜甫脸都红到耳朵根,赶紧摆手,心里却甜滋滋的——这还是头一个人,没看他的诗就这么夸他,而且夸他的人,还是他最崇拜的李白。
在梁园的那些日子,俩人简直像俩孩子。白天骑着马逛古迹,李白指着断壁残垣说“你看这地方,以前肯定有文人喝酒写诗”,杜甫就跟着附和,还掏出本子记下来,说以后要写进诗里;晚上就窝在酒肆的小隔间里,就着酱牛肉喝酒,李白念一句诗,杜甫就接一句,有时候接不上,李白就笑他“笨”,然后把诗再念一遍,教他怎么找韵脚。
有次喝到半夜,李白站起来,说要去看月亮。俩人跑到园子里的池塘边,月光洒在水面上,像铺了层碎银子。李白脱了鞋,光着脚踩在草地上,还拉着杜甫一起,说“这样才接地气,写诗才有力气”。
杜甫刚开始还不好意思,后来被李白感染,也光着脚,俩人手拉手在月光下走,李白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就跟着哼,跑调了也不怕,反正园子里只有他们俩,还有天上的月亮。
没过多久,他们又一起去了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那地方的草原比梁园开阔多了,风吹过草甸,能听见“沙沙”的响,像在念诗。
李白骑着白马跑在前面,手里举着酒壶,喊:“子美!快跟上来!你看这天地,才配装咱们的诗!”杜甫骑着马跟在后面,看着李白的白衣在风里飘,像个仙人,就明白了“飘然思不群”是什么意思——李白就像从天上下来的,跟旁人都不一样。
俩人在草原上找了个牧民家借宿,牧民给他们煮了羊肉汤,还拿出自家酿的马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