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回,玄宗皇帝心血来潮,想考考身边的侍卫,让他们写“自己的志向”。其他侍卫都多多少少会写几个字,就算写得不好,也能凑几句;到了韦应物,他拿着笔,在纸上画了个圈,又画了匹马,还画了个酒壶,然后递给玄宗:“陛下,这就是我的志向——骑马喝酒,快活一辈子!”
玄宗看着纸上的“画”,不仅没生气,还笑了:“这小子,倒实在!”其实玄宗也知道韦应物是个“文盲”,但架不住他出身好、长得精神,又是贴身侍卫,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韦应物后来回忆这段“目不识丁”的日子,也挺坦然:“饮酒肆顽痴”——就是喝酒耍无赖,怎么了?少年嘛,就该这样!他没想到,多年后,当他经历了安史之乱,家道中落,再也不是那个“三卫郎”时,他会拿起笔,开始读书写诗,最后还成了“韦苏州”,写出“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样的千古名句。
韦应物这么无赖,为啥没人管?答案很简单:有人“宠”,有人“罩”。
首先是玄宗皇帝的“宠”。玄宗晚年,沉迷享乐,对身边的侍卫、宦官都格外宽容,尤其是韦应物这种“名门子弟”,长得精神,会来事,嘴巴甜,玄宗看着就喜欢。韦应物跟着玄宗游幸,会说笑话逗玄宗开心;玄宗赏赐他东西,他会说“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哄得玄宗眉开眼笑。有皇帝这层“保护伞”,谁还敢管他?
其次是韦家的“势”。京兆韦氏在唐朝是“五姓七家”之一,朝廷里到处都是韦家的人——尚书、侍郎、刺史,一抓一大把。司隶校尉、地方官就算想管韦应物,也得掂量掂量:这小子要是告到他家里人那里,乌纱帽还保得住吗?所以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得“巴结”他。
最后是“时代风气”。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表面上是“盛世”,实际上豪门子弟骄奢淫逸成风——赌博、喝酒、撩姑娘,是他们的“日常”。
韦应物不是个例,其他豪门子弟也差不多,只不过他更“嚣张”、更“坦诚”而已。在那样的环境里,他的“无赖”反而成了“豪门子弟的标配”,没人觉得奇怪。
韦应物后来在诗里写“无赖恃恩私”,这里的“恩私”,就是玄宗的恩宠、韦家的势力。他心里清楚,少年时的“横”,不是因为多厉害,是因为背后有人“撑腰”。要是没了这层“撑腰”,他啥也不是。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到四川,韦家也跟着衰败,他再也不是那个“三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