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杜牧:温柔乡里藏着理想碎掉的疼(5)

却啥实事都不干;要么就彻底堕落,跟着贪官一起捞钱,早就忘了自己的初心。杜牧不一样——他没装清高,该喝酒喝酒,该跟歌妓往来就往来;但他也没堕落,心里始终惦记着“为百姓做事”,在地方上干了不少实事,就算反思自己“浪费光阴”,也不是为了后悔而后悔,是为了提醒自己“以后别再这样了”。

他的矛盾,其实是晚唐文人的普遍困境:一方面,他们读了很多书,知道“家国天下”的道理,想干一番大事业;另一方面,晚唐的党争、腐败、藩镇割据,又让他们的理想根本没办法实现。他们就像被困在笼子里的鸟,想飞却飞不出去,在笼子里扑腾,有时候扑腾累了,就想找个地方歇一歇——杜牧的“风流”,就是那个“歇一歇”的地方。

但杜牧比很多文人强的是,他没在“歇一歇”的地方一直待下去。他后来回到长安当中书舍人,虽然对朝政失望,但还是没放弃——他起草诏令的时候,会尽量为百姓着想;看到皇帝铺张浪费,会忍不住提意见;就算最后退休回了樊川别墅,也没忘了整理自己的诗稿,没忘了爷爷的教导。

他在晚年写的秋夕里有句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看起来是写宫女的孤独,其实是写他自己——他虽然对现实失望,但还是在“坐看牵牛织女星”,还是在关注着朝廷,关注着百姓,没彻底放弃希望。

再提起杜牧,别说他是“风流才子”了。他的“风流”,是理想碎了之后的无奈逃避;他的“深情”,是对歌妓的怜惜,是对自己的反思,是对理想的执着。他这辈子,没活成爷爷杜佑那样的宰相,没实现“削平藩镇”的理想,甚至还落了个“青楼薄幸名”,他依然是个值得我们记住的人——因为他真实。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