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还会提着水桶去浇菜。有次邻居家的孩子没纸写字,他还把没用完的宣纸送过去,笑着说:“孩子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对百姓有用的人。”
有人问他:“您以前当那么大的官,现在***这些杂活,不觉得委屈吗?”白居易在菜地里,摘了根黄瓜擦了擦就咬,说:“委屈啥?我小时候在符离,连饭都吃不饱,现在能有个院子,能种点菜,能喝上酒,已经很满足了。”
他的洛阳日子,就从这样的“烟火气”里开始了——没有官场的尔虞我诈,只有柴米油盐的踏实;没有要操心的大事,只有诗酒花茶的闲适。
修香山寺:散尽家财,给百姓造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白居易在洛阳住了没半年,就盯上了城外的香山。香山在龙门石窟旁边,山上有座老寺庙,叫香山寺,年久失修,屋顶漏雨,佛像也破了,百姓想烧香祈福都没个正经地方。
有天他跟朋友去香山爬山,看到寺庙的破样子,心里不是滋味。守庙的老和尚叹着气说:“白大人,不是我们不想修,是没钱啊!以前还有人捐点钱,现在没人管了,这庙眼看就要塌了。”
白居易摸了摸漏雨的屋顶,又看了看破破烂烂的佛像,当下就拍了板:“这庙我来修!钱不够我来凑,一定给百姓造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老和尚以为他只是说说,没当回事,没想到第二天,白居易就带着工匠来了。他把辞官后攒的钱全拿了出来,还不够,就把珍藏多年的字画、藏书都卖了,甚至把妻子的首饰都当了——有人劝他:“您这是何苦?把家底都掏空了,将来日子过紧了怎么办?”
白居易却不在乎:“钱没了可以再挣,字画没了可以再写,这庙要是塌了,百姓就没地方祈福了。我这辈子帮百姓做的事不多,这点小事总得办好。”
修庙的日子里,白居易天天往香山跑,不是监工,是帮忙——工匠们缺工具,他就去城里买;工匠们饿了,他就让人送馒头;屋顶的瓦片不够,他就跟附近的百姓商量,让大家帮忙找旧瓦片。百姓们知道他是为了大家修庙,都主动来帮忙,有的送木料,有的送粮食,有的甚至跟着工匠一起干活。
有个老农拉着白居易的手说:“白大人,您在杭州修堤、在苏州挖河,我们都听说了,现在又帮我们修庙,您真是个好人啊!”白居易笑着说:“我不是什么好人,就是想给大家做点实事。”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香山寺修好了。新修的寺庙有三间大殿,屋顶盖着新瓦片,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