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石生和柳月娘带着三个孩子,将他们不多的家当,从那座居住多年的旧屋,一件件搬进了崭新、敞亮的主院正房和东西厢房。
石安盈在自己的房间里,将心爱的牧云画像贴在墙上,又把颜先生送的几本书整齐地码放在临窗的书桌上,心中充满了安宁与憧憬。
安澜和安晴则在宽敞的堂屋里追逐嬉笑,清脆的笑声在四壁间回荡,驱散了最后一丝新屋的冷清。
为了庆贺乔迁之喜,也为了感谢全村乡亲在修建过程中的相助,石生家决定摆一场简单的“入伙宴”。
院子当中,早早支起了几口大锅,村里手脚麻利的妇人们都来帮忙,切菜、剁肉、揉面,忙得不亦乐乎。
席开十几桌,用的都是从各家借来的桌椅碗筷,虽简陋,却挤满了欢声笑语。林茂、张仲远、路鸣、青竹一家几乎全村的人都来了。
人们举着粗陶碗,以茶代酒或以村酿相敬,说着祝福的话,感慨着石生家的变化。
“石生哥,月娘嫂子,祝你们家宅安宁,人丁兴旺!”
“这新院子真气派,咱们青溪村头一份!”
“都是托了未晞的福,托了大家的福!”石生和柳月娘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不断回应着乡亲们的祝福。
新家安顿下来没几日,一个清晨,白未晞驾着马车驶出了青溪村,轧过崭新的门楼下的青石路,消失在崤山渐起的冬雾里。
村里人见她出门已是常事,并未多在意。大家的心思都更多地放在了过冬和自家的活计上。
三天后的黄昏,那辆马车回来了,稳稳停在了石生家那气派的新院门外。
听到动静的石生和柳月娘迎了出来,正看见白未晞跳下车辕。她转身,伸手掀开了马车后厢的毡帘。
里面没什么花哨的规整,只是堆着十来捆用油纸裹着的炭、几个靛蓝布包,却让两人瞬间定在了原地。
“这是银骨碳?”柳月娘的声音都轻了些,伸手碰了碰油纸下露出来的炭块,墨黑的炭身泛着淡银的光泽,指尖触到的纹路细密得很,“听说县城里只有朱老爷家过冬,才舍得用这个,说是一块能烧大半夜,还没烟”
白未晞没多话,弯腰从车厢里拎起个布包递过去,布包掂着沉,解开绳结就露出里面的厚棉衣,里子是细麻布,捏一把软乎乎的,棉絮蓬得很,不像村里人家用的旧麻絮那样发僵。
“这些是孩子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