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渐深,青溪村彻底苏醒过来。
泥土的气息变得浓郁而湿润,混杂着新生青草的涩味。阳光暖洋洋地洒下来,驱散了最后一点冬日的僵冷。
白未晞依旧每日出入山林,只是身后竹筐里,多了一个小东西。
小狐狸如今已是熟门熟路,不再仅仅满足于扒着筐缘偷看。它会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窝在筐里,毛茸茸的脑袋枕在筐边,琥珀色的眼睛像两盏小灯笼,好奇地打量着外面。
白未晞步伐平稳,竹筐轻晃,对它而言如同舒适的摇篮。
村民们早已见怪不怪。起初还有孩童会兴奋地围上来,指着小狐狸叽叽喳喳,试图用草茎或野花逗弄它。
小狐狸虽然不再害怕,却依旧保持着野性的矜持,很少跳出筐来,只是用鼻子嗅嗅递过来的东西,或者伸出粉嫩的舌头快速舔一下孩童小心翼翼伸过来的手指,引得孩子们发出一阵惊喜的低呼。次数多了,大家也就习惯了。
田间地头,是一片繁忙景象。去年秋播的冬小麦已返青,绿油油地铺满了梯田,村民们正忙着“踏青”。
用脚将田里的土块细细踩碎,顺便除去刚冒头的杂草。吆喝牛马的声音、犁铧破开湿润土地的沉闷声响、农人彼此间粗声大气的拉着家常。
白未晞背着筐,走过田埂。路鸣直起腰,用汗巾擦着额头的汗水,笑着跟她打招呼:“未晞,又进山啊?哟,这小东西也跟着呢!”目光落在筐里那双好奇张望的狐狸眼上,带着善意的调侃。
小狐狸似乎能感受到这友好的氛围,耳朵轻轻抖动一下,算是回应。
也有农人正在给麦田追肥,用的是自家沤的粪肥或收集的草木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泥土与肥料混合的气味。
小狐狸被这浓烈的气味刺激,打了个小小的喷嚏,把脑袋往筐里缩了缩,只留一双眼睛在外面,逗得田里劳作的妇人哈哈直笑。
河边洼地,是另一番忙碌。人们播种春韭、莴苣、蘘荷,或是移栽早就育好的菜苗。
柳月娘也在自家的菜园里,弯着腰,仔细地给刚冒出两片嫩叶的胡瓜间苗。安盈不在,这些活计便更多地落在了她身上。
看到白未晞路过,柳月娘直起身,捶了捶后腰,脸上带着劳作后的红晕,笑道:“未晞,路过溪边看看,能不能捞几条小鱼?晚上给这小家伙加个餐。”她指了指筐里的小狐狸。
小狐狸似乎听懂了“加餐”两个字,耳朵瞬间竖得笔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