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一百零一、笼中恶魔利众生(4)

贬值,到王朝中叶信用已完全崩溃,士民基本弃用。如无意外,钱荒将再一次于王朝后期降临,并引发财政崩溃和旧王朝的土崩瓦解。但是,明朝统治很幸运地等来了“天然是货币”的贵金属——白银。

明朝的白银来源有三个:一是首次将云南纳入中央政府直辖,使云南银矿大量开采(我国版图中只有云南大量产银);二是西、葡、荷等西方殖民者陆续东来,用在美洲殖民地开采的大量白银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使白银巨量流入;三是日本石见银山的开采以及日本同中国的贸易,使白银大量流入东南沿海。据学者估计,仅1567—1644年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就高达3.3—5亿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海量的“白银潮”涌入以及白银价值远高于铜的特性,为帝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使明朝的钱荒逐渐消失,并造就了“隆庆开关”的兴盛景象,也为张居正的全面白银化币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明朝的白银潮一度造成国内白银通货膨胀,物价略有上升,彻底消除了历代王朝的钱荒困局。而明朝最终亡于小冰河时期的作物减产导致的胡马南下和流民潮,也使其成为第一个亡于“货少”而非“钱少”的大一统王朝。

清朝继承了明朝积累的白银,同时利用“广东十三行”继续向海外输送商品换取白银长达近200年,中华大地积累了海量白银作为基础货币,据推测,19世纪40年代,中央财政岁入8000万两,国家gdp应在3—4亿两,全国存银应超过10亿两!丰富的白银储备使中华大地基本摆脱了钱荒困扰,甚至由于商品经济兴旺诞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不过,随着装备精良的侵略者到来,我国独立发展的历程彻底结束,面对政治、经济、军事均高一筹的列强,中古时期部落制的满清帝国不堪一击,屡屡支付巨额赔款,也无力阻止洋鸦片、洋货泛滥,使中国积累近500年的海量白银,在短短50余年内就全部赔了出去。而随着白银流失、货币枯竭,中国也重新变得一贫如洗。清朝的崩溃也宣告了以贵金属为基础的旧货币体系在我国的彻底结束。

此外,其他文明如罗马帝国、波斯帝国等大国也同我国一样饱受货币量不足的困扰,乃至最终崩溃灭亡,其手段也同我国铸大钱、掺假、发行纸钞类似。因此,古代社会的困局和货币领域的治乱循环,也只有到现代纸币和信用货币体系出现之后,才能得到根本的缓解了。

此时还是数万年前,货币这种东西刚刚兴起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