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545章 四方将定(10)

辅兵的身份成为汉军中一员。

今日是发月饷的日子,曾经的阳苴咩城,如今已被装上了“大理县”的石匾。

原本的南诏王畿之地,如今改名为理州,治所大理,下辖太和、巍山、越析等县。

大理城外,数万人的军营矗立在西洱河畔,三万汉军与五万蛮军驻扎此处,筹备着几个月后的西征。

汉军作为正兵,军饷依旧按照昔年定下的规矩发放,而蛮军则是作为辅兵,统一定下每月五百钱,三斗粮的军饷。

虽然号称辅兵,但实际上就是作为民夫随军,只是他们比大汉自己招募的民夫要具有战斗力罢了。

对于军饷的区别,高骈并没有隐瞒,而是开诚布公的告诉群蛮。

只要群蛮想成为正兵,那就需要接受穿戴甲胄,每日一练,三日一操的正兵训练。

正兵的待遇虽然是辅兵的三倍,但辛苦程度也远超辅兵,更何况蛮民若是要参军,那参军后后需要举家戍边,如此才能发放熟田给他们。

不少蛮民并不愿意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祖地,但也有不少聪明的蛮民选择了投身汉军。

这些投身汉军的蛮兵被高骈交给了李阳春,如今编兵五千,上午扫盲学习官话,下午接受操训。

作为高原山地长大的百姓,他们的体能毋庸置疑,因此李阳春主要还是以思想和扫盲、配合作战等课程为主。

今日发饷,李阳春特意前来监督五千蛮民汉兵的领饷,遇到汉话不熟练的,便带着懂得蛮语的书吏为他们翻译。

“某、领饷二军三营、三团、一队队长、岩孟”

“步卒队长年饷三十贯,这是二贯五百钱,自己数数。”

草棚下,一袋袋沉甸甸的铜钱堆在后方,书吏们坐在铜钱前面,在文册上带着说官话磕磕绊绊的蛮兵们签字画押,最后将钱交给了他们。

得到钱后,皮肤黢黑的蛮兵转身抱着钱走向李阳春,憨厚笑道:“钱、换”

“说你们的话吧,想要换什么?”李阳春用熟练的孟蛮话与岩孟交流起来。

云南大大小小数百个部落,语言各不相同,但孟蛮算是大族,李阳春在云南两年多时间,自然学了孟蛮的话。

除此之外,白蛮与乌蛮的语言他也学了,所以能够与岩孟等群蛮轻松交流。

对于这些才参军不到半年的蛮兵,他们所掌握的词汇量和认识的文字太少了,因此营地里基本还是以蛮话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