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番外(6)

由于彼时刘意已经诞下三子,被托孤的辅政大臣赵敬扶立不足五岁的太子刘蕲即位为帝,即为中宗。

接下来的历史就是大汉连续四代都是幼主即位,且即位几年便驾崩,最后赵敬以民间“虚君”的思想浪潮为由头开始假意改革。

当时还是宋王的成祖刘昭借此机会调往陇右,最后赵敬借助虚君改革扫除政敌,在最后反悔拒绝“虚君”,而是的选择改国号为大燕,弄出了个名义上虚君,实际依旧是君主集权制的虚假制度。

由于赵敬只是名义虚君,实际上仍旧是皇帝集权,所以各种新政搞得并不好,弄得民间混乱不堪。

那些原本赞同“虚君”的官员百姓都不由开始反思,甚至怀念起了刘氏天子当政的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诸如刘昭等宗室率先举义旗反正,并花费七年时间平定群雄,中兴大汉。

他在恢复大汉宗藩体系的同时,出兵将天竺地区恒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占领,同时以政治手段让中南半岛上的真腊、南诏等国尽数内附,镇压了日本道的旧倭人叛乱。

“这也是个穿越的吧,王莽对刘秀的剧本?”

回忆起这位成祖在日本道血腥镇压的手段,刘英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将目光重新投向面前的全球地图。

“刘邦建立大汉第一帝国,刘秀建立大汉第二帝国,刘继隆建立大汉第三帝国,然后刘昭建立大汉第四帝国,这大汉还真是没完没了了。”

“不过”刘英看着这占据陆地面积七成的庞大“汉家宗藩体系疆域”,忍不住看向所谓的西洲和蛮州。

他已经了解了这个时代的科技背景,差不多就是自己前世所处二战前的科技水平。

如今的世界人口在十亿左右,大汉独占五亿,宗藩体系还有约两亿人口,其他三亿人口基本生活在西洲、蛮洲之上。

以大汉的实力,完全能发动世界大战,成为世界霸主,但大汉并没有那么做。

刘英觉得,这大概率是大汉为了营造外部压力来分散内部问题的做法,毕竟现在的这个“大汉第四帝国”虽然才立国不到一百二十年,但各类矛盾已经激化得难以调节了。

如果天下都是大汉的疆域,那在没有了外部矛盾的情况下,内部矛盾就无法被压制住。

西州和蛮州的存在,就是让大汉百姓感受到外部压力,如果大汉收复了西州和蛮州,那接下来将爆发矛盾的就是大汉的宗藩体系,以及大汉的中原之地和海外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