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入伍好几次了,何曾见过这样真正为底层士卒着想的将领。别说是以前了,就是在现在,周围的那几个部曲,哪怕是原本隶属于王贲麾下的精锐战卒,也是个个想家,却又无能为力。
军吏们或许可以通过私有渠道,传信回家。而底层的小兵,没有传信的渠道,许多人更是大字不识一个,哪怕有千言万语想对家人诉说,却无奈千山万水阻隔,只能坐在营中空想落泪。.
这样的情况下,赵佗愿意想士卒所想,通过自己的能力,为士卒们解决思乡之苦。真正将他们当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而非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底层小兵。
这样的真情实意,大家都能感受得到。
赵佗如此对待士卒,士卒们自然也是心生感动。
我欲为军候效死!
我想和家里人说的话,军候都帮我写下了,就算此番战死,我也再没有了遗憾!
我真想一直都做军候的兵,永远!
这一曲士卒,原本低落的士气,在这一日振奋到了极点。
赵佗走在营中,见到每一个士卒
都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不由点了点头。
如此,军心可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他之所以这样做,一来自然是真心为士卒着想,缓解他们的思乡之苦,放松他们的精神。
二来亦是为了提振士气,让士卒拥有战心。
因为接下来的这场大战,他需要这些人为他效死,心中不能有二意。
时间一晃到了李信来到淮阳的第四天,赵佗接到他的传信,连忙赶赴中军大营。
一进主帅军帐,赵佗就看到李信一个人坐在桉前,神色欣喜的看着上面的简牍和帛书。
将军。赵佗拱了拱手。
你那些书信运走了?
李信目光还落在手中的简牍上,头也没抬。
赵佗禀道:是的,今日清晨送走的,共五车。
李信这才抬头笑道:你这赵佗倒是挺懂军心的,我听其他几个裨将军说,他们麾下那些士卒见你这一曲为士卒写信,也都吵着要跟家里写信呢。
赵佗笑了笑,若是其他部曲也都这样做,那对底层的士卒来说,自然是个好消息。
李信只是随口一问,转而就说起了正事。
我之所以叫你来,是因为之前派出去的斥候回来了,还有安插在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