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用深浅不同的红色丝线绣开去,竟将意外转化为花瓣的自然晕染,比原先设计更添生动。
“莹莹真是娘的小福星。”林氏搂住女儿,眼中既有欣慰也有忧思。晓莹天性敏感细致,远超同龄孩子,这在这乱世中不知是福是祸。
雨停时,绣作终于完成。林氏仔细检查每一处针脚,确保无可挑剔。这幅绣品关系到接下来一个月的米钱,不能有丝毫差错。
次日清晨,林氏将晓莹托付给邻居张婶照看,自己抱着绣品前往绣坊。
苏州绣坊聚集在城东,一路上只见不少绣娘行色匆匆。林氏低着头,尽量不引人注意。一年来,她深居简出,生怕被赵坤的眼线发现。
“林娘子来了!”绣坊管事迎上来,接过她手中的绣品,展开一看,顿时惊叹,“这牡丹真是活了一般!尤其是这花瓣的晕染,妙极!妙极!”
其他绣娘也围过来观看,纷纷赞叹。林氏谦虚道:“管事过奖了。”
管事取出银钱:“这是说好的工钱。另有一事,下月初五,巡抚大人府上要办寿宴,需要一批上等绣品作贺礼。林娘子手艺精湛,可否再接一幅松鹤延年图?工钱加倍。”
林氏心中计算着:加倍工钱,足以让她们母女宽裕数月。但巡抚府上...会不会太过招摇?
见她犹豫,管事压低声音:“听说巡抚大人与沪上的赵将军不睦,林娘子不必担心。”
林氏一惊,抬头看向管事。对方眼中了然而宽容的笑意让她明白,这位管事或许早已猜到她的身份,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那...我便接下这活儿。”林氏轻声应允。
带着银钱和新的绣活儿回到小院,林氏心情复杂。晓莹正在院中看蚂蚁搬家,见母亲回来,欢快地扑过来。
“娘买了糖糕。”林氏取出油纸包,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暂时抛开了忧虑。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氏日夜赶工绣制松鹤延年图。晓莹总是安静地坐在一旁,时而摆弄布头,时而看母亲飞针走线。令人惊讶的是,她似乎对色彩和图案有着天生的敏感,常能指出细微的不协调之处。
“这里,鸟的眼睛,黑黑的不亮。”三岁的晓莹指着仙鹤的眼睛说。
林氏仔细一看,果然觉得用的黑色丝线过于沉闷,便换了一种带光泽的黑线,绣出来的眼睛顿时有了神采。
“莹莹真聪明。”林氏由衷赞叹。她开始有意识地教女儿认色、辨线,晓莹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