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城的回信虽短,却字字千钧。林氏(如今对外是林婉)知道,这是一条极其凶险的路,但为了莫隆,为了晓贝,也为了彻底摆脱这无休止的追索与隐匿,她必须走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表面依旧平静,内里却已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王妈是齐天城的老人,极为可靠,成了林氏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通过她,林氏与齐天城派来扬州的心腹——一位名叫孙敬儒的中年账房先生接上了头。孙先生表面在城南一家绸缎庄管事,实则负责齐家在扬州的一部分暗线力量。
在一处极为隐秘的茶舍雅间内,林氏见到了孙敬儒。此人面相敦厚,眼神却透着精明的光。
“林娘子,齐老爷的信我已收到。您的胆识,孙某佩服。”孙敬儒拱手,声音压得极低,“然此事非同小可,赵坤其人,奸猾狡诈,手下能人异士、亡命之徒甚多。以绣艺为饵,固然巧妙,但如何放饵,如何收线,乃至如何确保自身安全,需从长计议,步步为营。”
林氏沉静点头:“孙先生所言极是。妾身一介女流,唯有些许绣艺和救夫之心,具体谋划,全凭齐兄和先生周全。我只求一事,无论如何,务必确保小女莹姐儿绝对安全。”
“这是自然。”孙敬儒郑重承诺,“齐老爷再三叮嘱,您和莹姐儿的安危是第一位的。计划若不成熟,宁可不动。”
经过数次密谈,一个详尽的计划逐渐成形。
首先,需让“小绣娘”的名声更响亮,但需控制在“技艺精湛的童工”层面,绝不能显露晓莹那远超年龄的构图、意境和诗词才华,那太过惊世骇俗,易引人生疑。重点突出其“手巧”、“耐心”,而非“天才”。
其次,放出风声,称小绣娘家境贫寒,母亲体弱,为维持生计,愿意接一些大户人家的精细活计,甚至可上门量身定制、现场绣制一些小型物件,但需价格丰厚。
最后,也是关键一步,需有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让赵坤的人能顺理成章地、“意外”地见识到小绣娘不仅能绣花鸟虫鱼,更能模仿复杂精细的纹样图式——这或许是赵坤寻找莫家遗孤可能掌握的某些信物或密图的关键。
“赵坤寻找晓莹,绝不仅仅是为了斩草除根。”孙敬儒分析道,“莫老爷手中或许有他想要的东西,或者晓莹、晓贝身上有线索。玉佩是一,但可能不止。表现出对特殊纹样的复制能力,或能诱其深入。”
林氏心领神会。
于是,一场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