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涓流和人与人之间微弱的暖意在无声地流淌、传递。
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莹莹轻轻放下毛笔,揉了揉有些发酸发僵的手指腕。
“真是帮了大忙了,莹莹。”沈先生感激地道,连续喝了热药又休息了一阵,他的气色似乎真的好了一些,说话虽然依旧沙哑,但顺畅了不少,“若不是你,我今晚怕是又要熬到半夜咳咳”
“先生别客气,能帮上忙我很高兴。”莹莹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麻木的腿脚。
“你的功课最近自学可有什么疑问?”沈先生强打着精神问道。他始终记得自己作为师者的责任,也珍惜莹莹这份向学之心。
莹莹想了想,便将这几日自学古文观止和一本旧的代数课本时遇到的几个难题一一提出。沈先生听得仔细,虽然气息不匀,但仍深入浅出地为她讲解,引经据典,触类旁通。一师一徒,在这陋室昏灯下,一个教得尽心,一个学得专注,竟都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窘迫与周遭的寒意。
直到夜色深沉,窗外风声更紧,莹莹才猛然惊觉时间已晚。
“先生,太晚了,我不打扰您休息了。”她连忙起身告辞。
“路上黑,拿着这个,小心照路。”沈先生将桌上那盏豆油灯递给她,“明日你再过来时带来便是。”
莹莹迟疑了一下,知道先生屋里就这一盏灯,但看看门外漆黑一片,确实寸步难行,便接了过来:“谢谢先生,我明天一早就送来。”
提着这盏微弱得仿佛随时会被风吹灭的油灯,莹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漆黑冰冷的巷弄里。灯火只能照亮脚下极小的一片范围,四周是无边的黑暗和呼啸的风。但她的心中,却因为方才那片刻的充实、助人的愉悦以及获取知识的满足感而变得暖融融的,甚至驱散了一些身体的寒冷。
“知识是偷不走的财富,只要装在脑子里,就永远是自己的。”沈先生的话犹在耳畔。只要不放弃,只要还能学习,还能思考,眼前再深的黑暗,似乎也总能看到一点点微光,总能生出一些希望来。
回到小院,母亲房里的灯还亮着。林婉仪还在灯下就着一点微弱的光做着针线活,显然是在等她。
“怎么去了这么久?”听到推门声,林婉仪抬起头,脸上带着疲惫的担忧。
“帮沈先生批改了一会儿作业,又向他请教了几个问题。”莹莹放下油灯,脸上带着一丝倦意,眼睛里却有着不同往日的光彩,“娘,沈先生身体太差了,我想以后或许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