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更需要极大的耐心。
一次又一次,调整,检测,失败再调整,再检测,还是失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气氛越来越压抑。
那位来自工业大学的机械系张教授眉头拧成了疙瘩,反复核对着俄文图纸和自己的计算笔记,喃喃自语:“理论数据没错啊受力分析也对基准面也是按最高标准加工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副厂长钱厂长也闻讯赶来了,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这台设备关系到厂里下一步的技术升级和生产任务,部里都等着看结果,万一安装失败,责任谁也担不起!
“到底行不行?”钱厂长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火气。“部里要求今天必须装上去。”
现场一片寂静,没人敢接话。几位专家脸上都有些挂不住,却依然束手无策。
赵四在一旁默默地看着,递过几次工具,也帮忙清洁过结合面上的些许油污。
他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些老师傅和专家们的操作无可挑剔,理论计算也大概率没错,但他们忽略了一个极其细微却至关重要的点。
巨大的机架在吊装和初步固定后,因其自重和应力释放,其作为基准的立面发生了极其微小的弹性形变!
这微小的形变在粗加工时无足轻重,但在这种超精密装配中,却足以导致累积误差超标!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赵四脑海中悄悄尝试:“系统,在新型轧机安装现场签到!”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精密装配手感与经验(大师级)!Г型高精度轧机核心原理图(简化版关键部分)!现金10元!”
一股比之前八级工经验更加精妙、更加专注于微米级感知与控制的经验瞬间融入他的四肢百骸!
他的指尖仿佛拥有了生命,能感知到最细微的振动与应力变化!
同时,关于这台轧机核心传动与支撑结构的简化原理图也清晰印入脑海,瞬间印证了他的判断——基准面形变!
不能再等了!
赵四轻呼一口气,走到同样焦急万分的周师傅身边,压低声音,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快速道。
“师傅,我观察了半天,感觉问题可能出在机架基准面上。设备太大,吊装固定后可能有极其微小的自身形变,咱们的调整是基于一个不准的基准,所以越调越偏。能不能先松开东侧第三、第四个地脚螺栓的预紧力,释放一下应力,再以西侧为